產經

學者:美遏華勢激化

去年中國經濟復甦令人失望,跟西方關係欠佳被指加劇外資流出。 去年中國經濟復甦令人失望,跟西方關係欠佳被指加劇外資流出。
去年中國經濟復甦令人失望,跟西方關係欠佳被指加劇外資流出。
打壓符長遠利益 難藉總統大選改善
中資股去年遠遠跑輸全球股市,除了中國經濟復甦令人失望,跟西方關係欠佳亦被指加劇外資流出。專研中美關係的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國琦不諱言,現在美國「已經沒有積極性真正與中國和平相處」,按照目前世局,不管哪一黨的總統大選入主白宮,皆不會停止打壓中國,而且會變本加厲。兩國關係改善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中國亦應減少對經濟的干預來擺脫困局。
徐國琦在2020年底已預言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對中國的科技制裁不減反增。事過3年,確實如此,他再接受本報專訪時重申,「打壓中國現已基本形成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兩國基本上沒有可能和好,充其量只是逐漸改善。
搞好關係 中國掌主動權
他指,跟美國搞好關係有利中國長期發展,尤其在經濟和技術層面,但「球在中國一邊」,問題是「踢這個球」比1969至1971年(已故前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華前夕)更難,事關中美當時均要對方來抵抗前蘇聯,而2017年前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朝野一直充斥與中國脫鈎之聲,「差不多已經把中國當成敵人」。除非國際形勢巨變,華府基本上不會主動改變對華敵視政策,充其量在戰術上稍作調整,因為在許多美國人眼中,打壓和遏制中國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
然而,即使中國很難改變美國對華觀感,歷史並非沒有先例,如19世紀初,法國與歐洲不少國家「不共戴天」,英國在滑鐵盧完敗拿破崙後,法國成功說服英國在內的歐洲列強國接納法國,一起維護歐洲安全;近代德國和法國可謂世仇,二戰後卻冰釋前嫌,還建立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EEU);現在日本和南韓也漸漸修好,追求雙贏。
他又指,中美有改善關係的「共同歷史」基礎,如一戰時戰略利益高度一致,攜手共同參戰;二戰更是「血肉相連的盟友」,華府提議並主動說服蘇聯和英國接納中國為戰後世界4強;冷戰期間也是對抗前蘇聯的盟友。
儘管今年會廣受注視的大選不足以改善中美關係,徐國琦坦言,除非特朗普大選前被定罪,或被最高法院以憲法第14條修正案取消候選人資格,否則完全不能排除他重返白宮,因為民調顯示他是共和黨最受歡迎的候選人,而且拜登在多個與特朗普對陣的民調不佔優勢,可否連任仍然未知。
另一方面,大型金融機構陸續分析美國總統大選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之際,美國經濟「軟着陸」也漸成主調,上月密歇根大學消費情緒指數明顯反彈,即使比起疫情前仍低一大截。
徐國琦籲華減干預救經濟
徐國琦認為,美國經濟的光芒建基於「超強的科研實力」、「美元獨一無二的國際地位」,加上國際和國內秩序長期以來相對穩定且良性;又提到美國人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有信心,又有各式各樣的產品不斷問世,遂形成蓬勃的消費文化,目前更是如此,「美國人本質上是經濟和消費動物」。
相反,中國則正面對「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他認為,「中國要走出目前經濟困境,其實方法很簡單,應該奉行的一個基本政策就是把經濟還給經濟及市場,因市場無形之手比政府長臂調控更強。」
徐國琦認為,中美兩國基本上沒有可能和好,充其量只是逐漸改善。徐國琦認為,中美兩國基本上沒有可能和好,充其量只是逐漸改善。
徐國琦認為,中美兩國基本上沒有可能和好,充其量只是逐漸改善。
金融界評美國總統大選金融界評美國總統大選
金融界評美國總統大選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