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衡量股票價值取決兩因素

今年醫療保健板塊表現落後。 今年醫療保健板塊表現落後。
今年醫療保健板塊表現落後。
儘管市場經常跟隨宏觀經濟消息起舞,但股票的長期表現終究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個別企業的利潤或現金流;二是投資者願意入市的價格。
今年表現強勢的美國超大型股當中,擁有業務主導優勢與人工智能(AI)領導地位的企業,利潤增長潛力較為強勁。不過,雖然利潤值得期待,但市場的投資估值不會過高嗎?答案是因企業而異。由於AI熱潮下的利潤表現能否持續,目前尚未有定論,投資者若因為被動式投資而布局在AI相關題材,目前認為估值風險大於利潤風險。
發掘低估值增長型公司
高估值在調整時有時會帶來「陣痛期」,正如2022年的熊市。此外,在利率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不同股票風格之間與同類風格之中的估值差異。倘若高利率最終造成超大型股的估值承壓,其他增長股可能更具投資吸引力。面對當前市況,認為投資者更應該放大投資範圍,發掘估值風險較小且利潤前景健全的個股。
投資者能在估值與利潤風險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嗎?答案是肯定的。觀察眾多產業,發現企業目前的資產負債表大致良好,遠優於往年經濟放緩之前的情況,可望在宏觀經濟趨勢惡化時支撐企業利潤,相信在不同產業都能發掘估值合理、長期增長具吸引力的個股。
醫療保健股收益率吸引
以年初以來表現落後的醫療保健類股為例,根據2024年利潤預估,美國醫療保健類股未來市盈率為16.5倍,較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估值有5.5%折讓。相較於整體市場,該類股的自由現金流收益率亦具有吸引力。在布局醫療保健類股時,建議主動式投資者可以避開風險較高、尚未產生利潤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擇優聚焦在長期增長性與防禦性俱佳的個股。
放眼全球,價值股在今年逐漸不受投資者青睞,目前估值遠低於整體市場,且被視為更容易受到經濟周期放緩的衝擊。然而,部分價值股在經濟衰退時期相對具韌性,亦受惠於製造業回流、能源轉型,甚至是AI等長期趨勢。至於科技股方面,許多優質且成功產生利潤的科技企業屬於幕後型公司,並無消費型龍頭大廠所面臨的風險,估值更具吸引力。
聯博香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