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租金樓價續背馳 港人安居待何時

香港樓市持續受壓,過時的樓市辣招遲遲沒有全面退場,如今樓價反覆創近7年新低,小型單位跌幅最甘;但同一時間,租金卻持續上升,經濟景氣又遲遲未見大起色。港人想置業,即使夠首期,但眼見景氣差,利息高企,樓市政策缺乏透明度,入市信心自然不足;未具首期條件的,就惟有捱貴租,反正兩者都同一命運,就是安居難!
事實上,當年樓市辣招是為了針對樓市炒風,如今樓市非但沒有炒風,更明顯受壓。惟港府繼續忠言逆耳,擠牙膏式的退場,至今沒有全面撤辣的路線圖,政策缺乏透明度,無論是對需求抑或供應端,皆不利投資信心。
另一方面,雖然港府作出更多措施吸引人才來港發展,但其實這些專才也不一定在香港置業,又或者置用的物業都傾向中價以上,非關港人基本住屋需求的小型住宅單位市場,故有理由相信,小型住宅單位會繼續成為跌市重災區,更多用家選擇改買為租,加上又多了外來客租住需求,結果就是租金繼續升,樓價跌不停,租金與樓價表現繼續背馳。
理論上,小型住宅單位樓價下跌,有利港人上車置業。問題是,如今香港經濟景氣尚未完全回復,尤其內地的需求未見明顯好轉,展望明年上半年,香港的貿易業繼續莫財、旅遊業旺丁不旺財、本地消費則持續流失至內地周邊城市,港人愈來愈難搵食,利息又持續高企,有錢都寧願敍做銀行存款或放袋傍身,不願入樓市「接飛刀」,結果就是樓價愈跌愈無人吼,租金上升下港人住屋成本更高,輪候上公屋的基層生活影響尤大。
問題是,當如今市場氣氛不利地產投資,未來的私營供應存在頗大變數,畢竟利息高企,資金需要成本,發展商看不清資金回籠進度和回報前景,只有放慢項目發展步伐,增購土地儲備態度也變得審慎,從近年政府拍賣土地的反應冷清,足以反映情況,即使放寬重建強拍門檻,不見得有太大的幫助。結果長期建屋進度要更多依賴公營供應,問題是港府財赤連年,舉債成本持續上升,經濟不景稅收不濟,可見長遠建屋目標的不明朗因素有增無減,最終搞到一鑊「粥」,港人安居之願,繼續水中撈月。
政策從善如流,管理好市場預期,誠然是港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不是單靠輿論能成就,而是靠當局推出有利市場發展的措施來提振人心。若然政策倒行逆施,最終任輿論風向多樂觀,刺激市場信心也只會變得事倍功半,無力感愈來愈重。
香港既是自由市場,私營經濟是重要組成部分,而地產一業更具有撬動百業景氣的戰略價值,物業也是港人的主要資產,在其他新興產業成氣候之前,港府得謹而慎之理順樓市風險,去除不利樓市健康發展的過時政策,並推出更多鼓勵資本投資的措施,多管齊下讓整體市場早日重納正軌。若然明年經濟景氣再一年「食白果」,只怕港人老本都所剩不多,後續要振興景氣,只怕更加艱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