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民營內房屢爆爛攤子 融創境外債重組成功

內房債務問題遲遲未獲解決。 內房債務問題遲遲未獲解決。
內房債務問題遲遲未獲解決。
民營內房企業算是搶盡全年中國經濟的焦點,由年初房企償債計劃、抽水配股以至境外債重組,到下半年紛紛趕死線前補發業績,揭露連串巨虧及留下多個資不抵債的爛攤子,當局終於在第三季正式披露立案調查中國恒大(03333)主要附屬恒大地產,從而有效加快違約房企重整的決心,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的房企融創中國(01918)更在11月20日誕生。
恒大下月終極清盤聆訊
早於去年6月在港遭入稟提出清盤呈請的恒大,直至今年7月中才公布遲來多時的2021年及2022年度業績,累計虧損高達5,819.49億元(人民幣‧下同),把上市以來年度的所有盈利1,570.72億元「嘔凸」之餘,打破香港上市公司的紀錄應沒有懸念;再到8月在除牌「死線」前宣布履行復牌指引,並趕發2023年上半年業績,過去兩年半累計虧損規模已升至逾6,149億元,6月底止負債總額達2.38萬億元,淨負債增至6,442.03億元,意味資不抵債幅度按半年計進一步惡化。
即使恒大在8月曾就旗下美元債券向美國法院申請承認香港和英屬維爾群島(BVI)法律體系下的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看似按計劃正常推進債務重組,不料在9月底該企就迎來更沉重的連環打擊,不但「臨門一腳」取消境外債權人會議、自揭旗下主要附屬恒大地產被立案調查,連創始人許家印也因涉違法而遭採取強制措施。
一代內房巨擘如風中殘燭,最終遭香港高等法院於10月底發出最後通牒,在12月初再次進行清盤呈請聆訊時,突獲呈請人「放生」稱不打算反對恒大申請聆訊延期,法院應恒大一方要求再度押後清盤聆訊至2024年1月29日。
同樣令人意外是,民營房企龍頭碧桂園(02007)創始人楊國強在今年初交棒給女兒楊惠妍後,該企盈警消息不斷,債務問題持續浮面,甚至在8月底提出再發行新股抵債。
碧桂園深陷債務危機
踏入9、10月,藍籌地位正式不保,又未解決資金承壓問題,一邊廂表示聘用顧問為境外債務尋找解決方案,另邊廂遭建滔集團(00148)附屬永恒信貸發出法定要求償債書。
反觀同系碧桂園服務(06098)控股股東兼主席楊惠妍把手持約20%碧服股份,豪爽捐贈予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作慈善公益用途,更有餘力提出與合富輝煌(00733)合作及增持。雖然合富輝煌於11月下旬預計逾一億港元應收貸款可能無法按時償還、碧服總裁在10月上旬辭任並再減持公司股份,但碧服至今仍險守藍籌行列。
房企違約風險未解 連累內銀及地方債
愈爆愈多的房企債彈至今已蔓延至內銀不良貸、資管機構產品未如期兌付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財務缺口加劇等風險,惟內地政府對房地產資金鏈危機仍苦無對策。
連美資大行高盛亦曾於7月呼籲沽售數家內銀股,即使該行旋即對外澄清沒有「渲染悲觀情緒」,但其他外媒至今仍猜疑內銀明年可能就陷困房企不良貸款需額外撥備890億美元(逾6,300億元人民幣),又推斷民營資管中植集團投資房地產掛鈎的產品失利而「爆煲」,投資者損失以千億元人民幣計等。
暴露地方政府財政缺口
更甚是,隨着開發商放棄土地儲備擴張的商業模式後,急速暴露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依賴賣地的嚴重程度,LGFV債務償付失衡。內媒在年內陸續揭示貴州、天津、廣東等城市因財政枯竭導致公務員遭欠薪或減薪的消息,迫使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面對多國央行代表和金融業界時,亦要特意解說地方債問題紓緩的情況。
民營內房銷售跌跌不休民營內房銷售跌跌不休
民營內房銷售跌跌不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