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陷通縮陰霾 物價PPI轉負值

內地11月CPI按年跌0.5%,為3年來最大跌幅。 內地11月CPI按年跌0.5%,為3年來最大跌幅。
內地11月CPI按年跌0.5%,為3年來最大跌幅。
疫後復甦聲勢不及預期,從十一長假疊加中秋的雙節威力仍撐不起消費物價就顯而易見!受累食品價格的豬肉隊友,今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跌0.5%,為3年來最大跌幅,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更雙雙再陷入負值。
業界分析指,CPI通脹率轉負雖然是豬價周期因素所致,但供需失衡帶來的低通脹問題已有長期化迹象,同時凸顯內地政府重振內需之路困難重重。
隨着內地結束實施近3年的嚴格防疫措施,加上農曆新年效應等因素帶動下,今年1月CPI按年急漲2.1%,卻已屬年內最大升幅,之後漲勢不斷收窄。以今年首11個月累計,CPI按年僅升0.3%,其中,衣、食、住、行4大類別CPI,分別按年升0.9%、持平、持平及跌2.3%,反映內生動力不強、需求及信心不足,或與3年疫情的「疤痕效應」(即經歷疫情失業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有關,加上今年經濟復甦過程步履蹣跚,特別是第二季以來房地產市場再度轉弱等因素直接影響居民收入增長。
大行料明年次季轉正數
即使是表現一枝獨秀的旅遊行業,旅遊類價格回暖趨勢亦見收斂,單計11月按年增速回落至6.8%,而首11個月累計升幅已不足一成。因此,各大行普遍估計今年全年整體CPI維持偏低水平,連續14個月陷入通縮區間的PPI跌勢更難改於一時,兩者分別直到明年2至3月後、第二季才可能轉為正數。
不得不提的是,內地PPI今年6月按年急挫5.4%,創下7年半最大跌幅,隨即惹來一片通縮恐慌、甚或步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的猜測。
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及副局長盛來運先後強調,中國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更強調不會出現日本式長期通縮,隨後國家發改委等官員更嚴詞駁斥,指「內外部看空中國、唱衰中國的論調,過去從來沒有實現過,現在和未來也注定不會實現」。
內地居民面臨物價漲潮
事實上,若單看白酒如貴州茅台及瀘州老窖、內需股康師傅控股(00322)接連在11月宣布提高價格,反映高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和普通大眾消費群體亦將面臨物價上漲問題。
內媒續提醒,2024年汽油、穀物、新能源汽車等商品亦將面臨大漲價,這些行業關聯的行業物價也有機會上漲,尤其是汽油是農業、製造業、物流業等行業和產品的生產成本之一,轉嫁給消費者的猜想合乎情理,消費及生產漲價潮仍會在明年如影隨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