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國趕客自招苦 金融霸權臨考驗

本來全球化運行數十載,各經濟體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誰知隨着中國經濟崛起,美國頓感不安,更嚴重錯判中美戰略關係,將支持美元體制運作的全球化模式推倒重來,勢要將中國經濟壓下去。今年全球經濟表現遜色,除了因為高利率外,中美脫鈎也是重要因素。既然兩強經貿聯繫減少,中國減少美國債券持倉亦是合情合理之舉。美國變相趕客,偏偏又依賴發新債冚舊債來支持政府財政,結果倒米,動搖美元霸權的始作俑者,正正就是美國自身。
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既是第一大經濟體,在世界貿易擁領導地位,過去各經濟體都樂於將國家儲備一定比例持有美債,既是美元資產,代表高信用及高流通量的安全資產。
問題是,美國經濟持續缺乏改革,結構性問題愈見嚴重,財政赤字不斷上升,每年都因為財赤問題在國會鬧翻天,先後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褫奪美國的最高級別主權評級,降級因素必然會影響債券需求,否則設有國際評級所為何物?上月美國30年期國債標售慘淡,需求疲弱令人關注聯儲局面臨流動性危機,不排除這種現象,未來將會更頻密出現。
美國既要與中國經濟脫鈎,限制美企供貨予中國,變相就是斷自己的財路。但中美開打貿易戰和科技戰以來,至今中國經濟增長雖放緩,內部債務問題待解,但經濟競爭力仍在,正與更多非美經濟體加強經貿聯繫,包括俄羅斯、東盟、中東等國。說到底,美國漠視了這些年自身在世界貿易的份額下降,美元在國際貿易的使用量相應減少,當美國可以隨意用金融制裁,將美元武器化,充公別國在美資產,誰願意再繼續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內?
結果,國際貿易近年興起雙邊本幣支付結算,避開使用美元,中國的美國債券持倉量趨降,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更是早就沽清美元,金磚峰會討論本幣結算及建立共同貨幣等,都在說明全球在推進去美元化。如今看來,美國為力挽狂瀾,推印太戰略,鞏固美元體制在全球的影響力,以保美元霸權不失。
不過,缺少中國市場這個世界一流的應用場,美國的科技發展必會受影響;即使積極扶持印度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但中國製造業所具備的全產業鏈和人力資源優勢,印度十年八載都不可能取代,更何況中國擁有世界最強的高鐵和物流網絡。觀乎中國科企華為被美國制裁至今仍屹立不倒,未來必定會在國際科技舞台上與美國的蘋果公司等科技巨企有更多直接競爭。這些都足見美國是錯判與中國的戰略關係,覆水難收。
美國除了坐擁美元霸權外,軍事上的力量毋庸置疑,未來會否再打世界安全的主意,在國際事務挑起事端,等世界大亂,多買美國軍備,多持有美元資產避險,不得而知,但就連中東諸國都意識到美國把戲,擬接納以非美元進行石油交易,與亞太經濟體尤其是中國進行更多經貿聯繫,顯見各國都不想再任由美國推演全球經濟劇本,爭取保障自身利益,中國可有例外?美國要堅持趕客,失利又能怪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