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併購交易額減至21萬億 10年最少

隨着中美博弈,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量減少的同時,併購交易額亦收縮。有外媒統計,今年全球併購交易額僅2.7萬億美元(約21萬億港元),創2013年以來新低,也是該年以來首次未能實現年度總額3萬億美元水平,意味賴以維生的投資銀行家,今年花紅「凍過水」!
過去中國企業四出在全球收購,經濟增長快速,在資本市場的融資需求龐大,支持着全球併購市場蓬勃發展,2021年達高峰,可其後逐年下跌。
投行花紅勁縮 恐裁員
外媒引述投資銀行家指,全球併購交易銳減,令銀行家花紅縮水,若明年行業景氣未改善,投行或須進一步裁員。摩根大通北美併購業務聯席主管Jay Hofmann更把目前情況與2001年互聯網泡沫爆破時相提並論。Hofman又稱,今年完成交易要難得多,大家找各種各樣不做交易的理由,至今情況尚未改變,市場在權衡交易時,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態度謹慎。
事實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投資者將現金存放在銀行或買入流動性極高的美國債券,都能安穩坐收4至5厘利息下,市場對風險資產和資產管理的需求大減,企業在利息成本高企,以及全球監管趨嚴下,啟動新投資的態度慎審,融資需求下降。私募股權公司活躍度不高,也拖低併購交易量。
外媒數據顯示,收購公司今年的收購支出按年減少36%,原因包括大型交易難以獲取債務融資,以及即使給了很高的溢價,但仍與賣家談不攏價格。
今年全球併購的個別大刁,乃KKR & Co以超過200億美元收購意大利電訊的固網網絡、GTCR LLC斥資117億美元收購支付公司Worldpay的多數股權等,但更多交易處停滯不前或遇到猶豫不決的賣家。
報道引述Rothschild & Co英國聯席主管Majid Ishaq稱,一旦買賣雙方在估值方面意見相似,私募股權交易活動將顯著回升,這情況現在開始出現,估計還需約6個月。收購公司續尋找私有化機會,儘管公開市場估值已下降,但鑑於債務成本更昂貴,這些交易很難推動。
明年有望返疫前水平
近日亦有國際會計師行指,由於利率上升導致融資成本高企,減少企業獲得資本的機會並削減交易估價。另外,近年保護主義的興起加劇全球監管審查,尤其是敏感產業,包括科技、銀行等,且宏觀經濟挑戰持續存在,全球併購活動按年減少,估計截至12月11日,今年全球併購交易量按年跌約37%。惟該行預期,若明年息口向下,全球併購有望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水平,並料明年表現會較今年好,明年下半年中國併購表現有望迎來轉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