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經濟仍陷泥沼 穩內房成當務急

距離元旦不到兩周,但觀乎內地經濟景氣,可以用淡靜來形容,皆因搵錢難,前景不明朗,居民能省則省,消費降級未完,民營經濟信心景氣仍遠未復原。內地市場要繼續改革、對外開放,就得聆聽市場聲音,畢竟內外需求活躍與否,實際的居民與企業活動等數據,能說明實況。如今當局首務要做的,是盡快妥善化解內房危機,確保樓市運作早日恢復正常,穩定資產價格之餘,亦帶動固定資產投資,保金融系統穩定。否則市場信心繼續走下坡,將演變成一個燙手山芋,更難解決。
回顧今年,內地經濟雖然能實現官方約5%的增長目標,但主要靠首季通關效應拉上補下,下半年的增長形勢放緩,製造業、服務業皆未見大起色。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下,歐美資金退場,即使中東與俄羅斯及新興市場等資金增多,亦無法抵銷歐美資金退場的影響,此其一。
其次是,雖然下半年以來,內地一直強調要提振民營經濟,但好明顯至今仍流於口號,無法重演昔日一擁而上,百花齊放的好景,皆因監管過嚴,且內房危機膠着,鎖死了大量民間資金,房產大跌價、失去流動性,亦起着負面的財富效應,不利消費與投資,A股跌跌不休,豈非無因?
更令人煩惱的是,代表着科創產業融資中心的深圳股市,不斷尋底,實在不利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量子科技及生物製造等創科產業領域的發展,關係到一國的競爭力,必須得到正視。
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預期,明年內地經濟按年將呈放緩,全年增長率將由今年的5.2%降至4.5%。事實上,不少投行都已調低內地經濟增長預測,主要出於內地經濟復甦基礎仍然顯得脆弱,債務問題及出口業都不見得樂觀。
面對外界對內地經濟動能減弱的擔憂,近期官方頻頻指摘「唱淡」輿論。與其花心神要求市場不要唱衰內地經濟,倒不如務實一點,多做實事。畢竟一地經濟興旺,不是靠「唱」出來,而是靠實體經濟表現。
得清楚認識到,民營企業、中產,都是內循環的重要基礎,明年內地經濟要實現合理復甦,必得想方設法提振民企及中產的信心,而最實際的方法莫過於盡快妥善解決內房危機,止住風險傳導至金融系統,並讓樓市逐步恢復正常流轉,保交樓順利,重建市場信心,經濟重新起動;配合財政政策扶持地方化解債務問題,讓地方投資帶頭起動,保就業,疏導社會風險,惟至今為止,尚未見到官方有特別大的舉措起到成效。
本來內地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推動資本市場表現,支持企業融資與民間累積財富,促進消費,造成一個大型的良性循環。惟現在觀乎A股表現之弱,可說是內地經濟的一大缺陷。期望當局能多做實事,在「活躍資本市場」方面作出重大突破,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更大力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務求打通經濟脈絡,更好地體現中國資產的投資潛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