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來年GDP望增5%

疫後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前的強勁增長。 疫後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前的強勁增長。
疫後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前的強勁增長。
滬綜指收復三千關 人幣前景看俏
繼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上周五召開之後,市場討論重點放在內地2024年經濟增長要求及工作,外媒消息指大部分政府顧問贊成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約5%。中國銀行研究院發表報告預期,內地經濟將向潛在增速水平回歸,預計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左右。
受明年內地經濟有望回升向好等消息刺激,滬綜指昨日由跌轉升,收復3,000點大關,更以全日最高位3,003點收市,連漲3個交易日,再升0.4%。不過,外資經滬、深股通淨沽出50.23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兩日走資;且兩市主板全日交投亦見淡靜,僅錄7,874億元,按日縮減逾一成。
若明年刺激經濟方案能大幅提振市場預期,對人民幣匯價前景亦有利。因此,即使昨日由官方開出的中間價報7.1174兌每美元,按日續跌11點子,但在岸價昨午4時30分仍收報7.1744,單日升26點子。
標普憂內銀信用風險增
面對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危機,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疫後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前的強勁復甦。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認為,明年內地將進入清理房地產問題的最後階段,且經濟增速放緩,將繼續給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帶來壓力,這將進一步加劇內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和開發商之間的信用風險。
惟標普補充,並非所有內銀、LGFV及房企都受負面影響。例如,大型國有銀行的表現將比小型區域銀行好得多,尤其是較弱地區的銀行;收入較低且對土地收入依賴程度較高的城市面臨的風險更大等。這令市場關注明年中國將如何處理貨幣、財政和各種產業政策。
中國銀行研究院就預計,今、明兩年內地GDP增長分別約5.3%、5%,而明年外部環境或有所改善,內地穩增長政策效果將繼續顯現。而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第14個5年)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短期需求不足與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相互交織,穩增長壓力依然存在。
中行估續放水降存款息
該院續指,未來要把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促改革結合起來,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要努力營造穩定和諧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推動內地需求持續回升,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據其預測,明年新增信貸投放將維持中高速增長,社會融資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資本市場動能增強。貨幣政策方面,料將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擴大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投放流動性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降息可能性,且存款利率或下調。
中國經濟按年增速變化中國經濟按年增速變化
中國經濟按年增速變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