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政策支持不絕 唯獨欠市場信心

中國資產估值長期處於偏低水平,惟近年內地資本市場在監管、法規、市場基建、透明度及投資者保障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外資的准入門檻亦明顯下降,但總是處於「生人勿近」的狀態,皆因中國市場如今面對一場內內外外的「信心戰」,必須認真檢討自身的不足,設法扭轉非理性的悲觀情緒蔓延,重點管理好市場預期,否則每天推更多利好政策,也事倍功半,無助扭轉當前的困局。
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最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有最卓越的物流及高鐵運輸網絡,有獨特的體制優越性應對來自美國的經濟戰,但缺乏一個似樣的資本市場來服務實體經濟,為甚麼呢?
基本上,內地當局不是未曾設法搞活資本市場,但過去法規、監管及市場基建等有欠完善,市場也缺乏對沖渠道,且主要由內地股民參與,只懂單邊看漲,總是走不出所謂「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惡性循環,2015年A股大跌市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之後當局致力重整資本市場,從深、縱兩方面進行市場改革,並透過加強與香港金融聯繫,以互聯互通機制引入外資參與,打穩基礎後,也逐步開放金融服務業予外資參與。基本上,中國資本市場可隨時迎來起動。
惟至今A股市場似乎未有領受政策的號召,繼續低迷,別說內房難以透過資本市場融資應付債務問題,其他一眾大大小小甚至初創企業,亦難在資本市場進行正常融資,上市公司的估值亦無法反映合理的資產價值,資本市場流動性每況愈下,漸漸喪失融資功能。所以,當局將「活躍資本市場」放在更高的政策位置,是走對了方向,但如何能達到「活躍」的效果,至今似乎未有答案。
說到底,如今中國經濟並非缺乏政策支持,也並非缺乏市場基礎,獨缺「信心」,包括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內地居民與企業對發展前景及營商環境的信心。關於外資,在中美博弈下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重組是一個因素,但不少外資仍對中國服務業前景抱有信心,只待中國經濟走出困局,這包括化解內房及地方債務危機,這方面,從昨日中央政府發放的訊息可以推斷,相信未來數月,在產業、財政與貨幣政策上會有積極的發展。至於內部信心,更多關乎民營經濟的狀況,過度的監管壓抑投資與消費,這狀況持續下去,最終將引發社會問題,得盡快正視。
近日,代表着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圳市表示,「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讓企業家們放心發展,放手拚搏」,且看官方這份承諾能否兌現,讓深圳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重點城市再次成為民營經濟發力的起步點。同樣可以起到象徵意義的,是正視科創等新興產業的過度管制,切實執行市場化與法治化。當然,至關重要的,是中國要保持門戶開放,內、外雙循環並舉,這是中國經濟賴以持續發展而不可忘記的大原則、大戰略,切不可走回頭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