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A股翻身戰望明年打響

內地希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信心。 內地希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信心。
內地希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信心。
財政寬鬆效益料傳導至實體經濟
內地A股今年以來持續低迷,就算中央政治局會議在7月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信心」的目標,繼而接連出台一連串救市措施,A股兩大指數滬綜指及深成指依然連續在8至10月報跌。幸而在11月,乘着市場憧憬中美元首會晤後兩國關係改善可期,以及聯儲局加息周期或已完結,促使美元跌,人民幣升,造就A股出現止跌回穩迹象。時值新舊年轉折的12月,投資者正拭目以待A股能否打好這場翻身戰!
A股年內黯然失色,光芒遠遜於亞洲區內跑出的日本和印度股市,後兩者更獲唱好明年續成亞洲最活躍市場。A股要一吐烏氣,看來或要再加把勁。
年內降準減稅多招齊發
隨着中央政治局會議於7月24日罕見承諾「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信心」,不足半個月隨即迎來實招。在8月3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表示擬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由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變相向券商業界「定向降準」,業界料釋放300億元人民幣,消息撐起滬綜指當日曾升破3,300點,但及後反覆回落。
到8月27日,中國財政部及稅務總局宣布翌日起減半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中國證監會亦在同日宣布3招穩定股市,包括降低孖展要求;收緊新股上市;限制上市公司配股及大股東減持。
提振信心短癮 仍須治本
內地財金部門四箭齊發以圖挽救局面,但沖「起」A股效用有限,券商亦不是一面倒看好前景。摩根士丹利表示,內地一系列支持股市的措施,短期內或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提振信心效果,但長期影響有限。治本方法是內地需要推出提振需求的周期性措施及改善宏觀和企業基本面的長期性措施,以解決A股的結構性問題。
在近日發表的明年中資股展望報告中,大摩指內地持續面對債務及通縮挑戰,加上人民幣匯價貶值,內地股市復甦仍面臨較大阻力,認為當局需要更多支持措施,來說服投資者重返市場,維持對中國股票「與大市同步」評級。
券商籲推動基金長線入市
花旗指,削減印花稅有效提升A股短期交易,對股市和交投有正面影響,但效力會在15個交易日後見頂,6個月後逐步消散。內地應推出更多措施來長期提振A股,並推動私募基金、券商、保險、退休基金等長線投資者入市。
確實,A股在8月28日高開後隨即面對巨大沽壓,之後更反覆尋底。在10月11日,中央匯金公司時隔8年增持4大國有銀行A股,並預告未來6個月繼續增持,緊接有傳內地考慮設立由政府支持的平準基金,以提振股市,以及中證監宣布階段性收緊融券(借貨沽空),包括把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五成升至八成,私募證券機構基金的保證金比例提升至100%,又限制戰略投資者借貨等,但市場不買帳,滬綜指更在10月下旬失守3,000點大關,見近一年新低。
儘管滬綜指在10月底成功重越3,000點關,但仍連跌3個月,期間累跌8.3%,深成指同期更累挫11.8%。
及至12月初,財政部等發布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擬擴大社保基金投資範圍等,最多料可為市場帶來3,200億元增量資金。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中央推出一連串措施有助緩解股市拋售壓力,亦反映當局尋求活躍資本市場的決心,但投資者對此仍保持觀望,原因是內地經濟與企業盈利,以及中美關係尚待改善,投資信心需時恢復。
投資者觀望中央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的成效。投資者觀望中央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的成效。
投資者觀望中央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的成效。
滬綜指年內走勢滬綜指年內走勢
滬綜指年內走勢
內地支持資本市場措施內地支持資本市場措施
內地支持資本市場措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