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搵食艱難成常態 世界景氣趨分化

挨年近晚,企業與打工仔都在籌謀年底分紅、交稅,過年節慶,反正就是在在需財!回顧今年,全球貿易量的按年增長率大部分時間都呈現收縮,企業併購量及新股上市集資額表現皆未盡人意,加上疫後政府財政補助效應消失,通脹高企與利率上升打擊需求,世界景氣甚為艱難。展望明年,更面臨多地大選年,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只會令消費與投資變得更加審慎。有心理準備,明年繼續是搵食艱難的一年,世界景氣會趨分化,區域協作取代全球化下,投資者也得順大勢而為,以守代攻,凡事謹慎,別奢望昔日全球化下世界經濟好景會重臨!
觀乎今年以來國際貿易量,多月按年呈負增長,若然明年持續,有心理準備會回試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首年的低水平。理論上,疫情已過去,物流與經濟活動已復常,何解未能重現昔日榮景?因過去依賴全球化互惠互利的共贏發展模式,隨着中美博弈而起了根本變化。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中美減少貿易合作,全球貿易量本就已大打折扣;中美各自重塑區域貿易關係,雖然各有得着,但顯然是無法一下子彌補昔日兩強合作下的交易量,而這影響全球大量企業盈利和打工仔飯碗,餘波將在明年持續發酵,無論是製造、金融與服務等行業都得適應新常態,或加快本地化生產、或踩鋼線選邊站,反正就依中美兩大軸心的網絡重建雙邊或多邊協作網絡,保障自身利益。
過去國際企業被視為優勢企業,可如今在世界經濟呈分裂下,國際化反而變得處處碰壁,所指的是捲入地緣政治風波,例如招來美國制裁。為了避免跨市場的營運風險,這些大企業得改變策略,細分市場來經營,規模效益被迫打折,而這個變化將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影響企業盈利,也將影響個股投資回報及值博率,從而令金融市場估值添壓,沒能適應這大環境而重建盈利基礎的企業,將被淘汰。
美國與非美體系這兩大軸心的發展將愈趨明確,但只要中美守住不打實戰的底線,部分「中間派」仍能迎來機會,所講的是中美都在爭取建立雙邊關係的亞太區經濟體,說不定能憑着獨特優勢,食兩家茶禮,新加坡、菲律賓等都是例子。至於歐元區、日本等傳統經濟體,是以意識形態為先而死守在美霸陣營,還是敵不過「累鬥累」的經濟困局,更多以自身利益來重塑與中美的關係,將會是明年世界經濟其中一個焦點。
外部環境變數大,各經濟體得努力理順內部矛盾,梳理資源保持需求穩定,這變相是治理內部經濟的「大考」,誰能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將能引來其他經濟體倣效,甚至合作,以共同爭取國際話語權。嚴格而言,中國在獨特的體制下,政治環境穩定、資產去槓桿見效、內部需求穩定,創新科技與民營經濟基礎猶在,對中國市場作過度悲觀的假設,並不切實際,這也是香港經濟賴以翻身的一絲希望。畢竟在這場經濟戰役,香港沒有選擇,只有跟緊祖國陣營,且觀望中國經濟明年景氣低基數下重新起步,能否帶領香港應對挑戰,走出困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