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進口轉跌 憂內需萎縮

內地上月出口好過預期,並時隔半年首次錄正增長。 內地上月出口好過預期,並時隔半年首次錄正增長。
內地上月出口好過預期,並時隔半年首次錄正增長。
上月出口意外反彈 明年仍遭看淡
內地11月出口價值時隔半年首次錄正增長,以美元計價為2,919.3億美元,按年微增0.5%,但外界更關注進口價值在10月擺脫7個月跌勢後,上月意外轉跌0.6%至2,235.4億美元,特別是未能受惠去年同期基期較低的效應,消息隨即引發外界擔憂內需還在萎縮。分析指,內地經濟步入疫後時期將近一年,卻遲遲未迎來內外需明確復甦的轉捩點,儘管美元轉弱或有利內地出口,但對內地外貿前景仍須謹慎。
貨物運美增 貿盈擴大
大華銀行認為,內地11月表現好過市場預期,其中,向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出口總值按年升7.3%、台灣及印度亦分別轉升6.4%及5.8%;但對其他主要市場的出口繼續萎縮,包括對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的出口貨值按年跌14.5%,降幅較10月更大,同月對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東盟及南韓仍各挫8.3%、7.1%及3.6%。
值得留意是,內地貿易順差從10月約565億美元擴大至11月的近684億美元。時值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之際,據報歐盟計劃就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向中國施壓,歐洲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歐盟貿易專員托姆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對外媒直言,中國產能過剩情況令人擔憂。
野村估經濟再次下滑
該報道引用數據指,內地國有銀行的新增貸款已轉向電動車等行業,這將進一步加劇海外市場對內地製造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野村證券亦提醒,內地手機的出口價值再次大幅增長,從10月按年升21.9%,加速至11月急增54.6%,亦是帶動上月總出口回升原因之一。相較之下,同月整體進口再次回落,主因內需下降,如大宗商品和原料進口量疲弱,加強該行對內地經濟再次下滑的預期。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預料,雖然全球科技崛起且內地出口貨具有價格優勢,但2024年內地出口仍可能面臨強勁阻力。
他解釋,發達經濟體高度限制性的利率最終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壓力,並抑制對內地產品的需求。其次,中國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板出口激增,可能引發貿易摩擦加劇。而且外國直接投資萎縮對內地出口的不利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中方對俄羅斯出口的顯著增長亦有機會無法持續,均促使該行預估明年內地出口維持負增長,由今年估跌5%略為收窄至明年料跌1.5%。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昨在論壇上亦指,內地經濟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正在明顯收窄,目前只是進入高速轉向中速的下半場,並重申疫情3年的衝擊不可能一日修復,修復經濟也不能走舊路。
外匯儲備升 人幣微揚
美元轉弱撐起內地出口之外,人民銀行數據顯示,11月外匯儲備亦升至3.17萬億美元,高過預期的3.13萬億美元,較10月增705.83億美元,結束連續3個月跌勢。昨日由官方開出的中間價報7.1176兌每美元,按日稍跌36點子,為兩周低位;惟在岸價下午4時30分收報7.1513,按日略升58點子。因此,投行花旗看好中國投資級債券,甚至預計將跑贏美國的同類債券。
中國年內外貿按年變幅中國年內外貿按年變幅
中國年內外貿按年變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