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經濟黎明前夕 明年將迎來拐點

所謂「黎明前的黑暗」,比喻在困局出現轉機前,日子難過,用以形容當前的中國經濟,頗為貼切。在外部需求疲弱,中美博弈,以及內部房地產泡沫爆破及地方債務危機的困擾之下,中國經濟正處於內部需求與市場信心不足的狀態,且債災正要火燒銀行業。此際美資背景的國際評級機構多踩一腳,降低中國主權評級展望至負面,「趁病攞命」的意圖鮮明。
之不過,不能否定的事實是,內地當局正積極採取措施有序化解危機,而展望明年美國經濟衰退與加息周期結束是大概率的事,美元轉勢將為新興市場帶來機會,在這場復甦賽,中國非但不會缺席,更會是新興市場的焦點之一。得耐心靜候明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出現的拐點,謹記黑暗走到盡頭,就是光明。
環顧全球,今年中國經濟基本上能實現全年增長約5%的政策目標,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不俗的表現。更何況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今年國際地緣政治持續緊張及各大央行收緊銀根之下,要實現這個增幅並不容易。本月官方討論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勢成評估中國資產值博率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過,一個客觀事實是,相對於今年上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相對放緩,外部與內部需求不似預期,如今時值年關,消費、出口製造等主要行業都面臨空前壓力,除了因為外部需求疲弱外,內房危機及地方債問題亦起了重要的壓抑作用。更令人擔心是,銀行業在政策指導下須要向內房企業提供援助,引來明年不良率上升,不利信用和資本回報率的憂慮。
惟參考過去其他主要經濟體化解金融危機的做法,都是由政府與金融機構合力出手穩定大局,內房危機發展到這個地步,相信也已進入化解的最後階段,雖不知道這個過程為時多久,但理論上不是壞消息。只要內房問題有序解決,資產價格穩定,系統性風險解除,將有助重建內部信心,配合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放寬針對民企及新經濟企業的不必要監管枷鎖,全面撬動內部需求,以目前中國資產估值之低殘,不難吸引風險資金入市一博。而這一幕,可能由明年美國啟動減息周期前後引爆。
美國致力與中國脫鈎,但其實兩者利益無法分割,在不打實戰的前提下,兩者都要接受現實,要競爭的地方繼續競爭,可以合作的地方就坐低傾合作。明年美國大選年,這個兩不情願但又必須維持的關係將會持續下去。唯一看不通的,乃中國資本市場早晚要起步,美資會否積極參與,若中國肯在金融方面讓利,迎來美資參與,金融國際化進程或事半功倍,畢竟如今全球金融市場仍以美元體系為主導。
不過,從近次中美元首會面後美國官方及商界的口風推斷,在這方面雙方似未有共識。若然一拍兩散,開打金融戰,美資全面退場中國資產投資,中國只有靠非美資金來支持資本市場崛起,雖然以目前中國經貿規模,不無勝算,但誠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會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香港經濟氣候既要緊跟內地,也只有接受現實,做好要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