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行業難熬過通脹宿敵

燃油成本上漲,擠壓航企的收入。 燃油成本上漲,擠壓航企的收入。
燃油成本上漲,擠壓航企的收入。
全球航空公司苦苦熬過疫情難關再次蓄勢待發,但世事難料,尤其是行業宿敵之一燃油成本正捲土重來,加上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即使早着先機計劃透過收購同業擴大版圖勢力,亦非易事。今年以來,國際間以反壟斷為名,阻截航空業收購的案例屢見不鮮,航企意欲一飛沖天,更要考量監管是否放行。
燃油漲價 達美削盈測
年初以來,美國各大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都隨着原油價格上漲而節節上升。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和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均預測第四季成本將再次增加,並警告這可能會影響其利潤。如達美航空便下調今年度經營利潤增幅的上限,原因是燃油價格上漲,飛機維修成本高過預期,削弱了國際需求和商務旅行復甦帶來的收益。該航企在11月開局不久更傳出裁減部分管理人員的消息,以應對更高的燃油及勞動成本。
受航空燃油價格上季以來漲勢,以及需求不似預期所影響,美國航空第三財季錄虧損5.45億美元,扭轉去年同期盈利的4.83億美元,同時大幅調低本年度調整後盈利率至7%,低於先前預測的10%。換言之,高通脹擠壓航企收入的預期正陸續蔓延,更不排除通脹壓力阻止消費者在聖誕節外遊的計劃。
不過,德國航企漢莎航空(Lufthansa)行政總裁Carsten Spohr認為,地緣政治形勢雖充滿挑戰,但第四季訂單強勁,讓公司有理由保持樂觀,更有信心實現本年度經調整除息稅前盈利(EBIT)至少達26億歐元的目標。
監管不易放行同業併購
可惜監管陰霾難掃除,美國、歐盟為保持廉價機票,對同業併購案大多持長期審查態度,不易點頭首肯。如美國司法部在今年10月底表明,美國廉航捷藍航空(JetBlue)去年7月提出以38億美元收購超低成本航空公司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的計劃,將導致航班減少和機票價格上漲,司法部甚至敦促聯邦法官在反壟斷審判開始時阻止交易,意即捷藍航空與司法部達成和解希望再次落空;躋身全球10大航空排名的大韓航空(Korean Air)早於2020年公布併購韓亞航空(Asiana Airlines),卻拖延至今仍未取得歐盟、美國和日本的批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