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航空業復甦輸高鐵

內地第三季航空客運量高達1.8億人次。 內地第三季航空客運量高達1.8億人次。
內地第三季航空客運量高達1.8億人次。
7公司上季齊扭虧 旺季後營運即轉淡
今年憑藉傳統暑假旺季重臨,內地上市的7家航空公司均於第三季實現盈利,為新冠肺炎疫情後首次罕見齊齊扭轉虧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指,中國的境內休閒遊在過去暑期強勁反彈,第三季內地航空客運量高達1.8億人次,高出疫情前2019年同季的2.6%。不過,面對第四季傳統淡季,還需結合燃油採購成本、匯率等因素綜合考量,專家分析指,9月各航企回落的營運數據恐將延續,航企恢復力度仍不及來勢洶洶的鐵路。
單計上季,中國南方航空(01055)營收規模最高,達476.61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41.95億元;中國國航(00753)同期營收458.64億元,淨利潤卻以42.42億元略為跑贏同業,不但一抹去年A股「蝕錢王」的前恥,更終於在連續15個季度虧損後轉賺;中國東航(00670)營收及淨利潤分別為361.13億元及36.42億元,規模均為3大國有航企中最少,且首3季累計,東航仍錄淨虧損26.07億元。
國航10月運力僅微升
綜合7家上市航企的第三季淨利潤總額共約175.38億元,為3年多以來首次集體扭虧為盈,印證內地疫後重啟經濟的重要一環取得成績,惟比起疫情期間重創的航企營運數據只是九牛一毛。去年航空運輸全行業虧損2,174億元,其中,航企去年蝕1,771.2億元,按年飆54.9%,山東航空更於今年7月正式遭強制退市。
雖然各航企抓緊暑假旺季檔期,積極部署實現全年業績扭虧的重要時間點,但暑假結束後的9月營運表現隨即下滑,包括航企營運關鍵指標之一的客運運力投入。在3大國有航企之中,國航9月客運運力投入按月降11.9%,旅客周轉量挫14.7%,反映暑假航企客運熱潮逐漸冷卻,9月整體民航的旅客運輸量為5,349萬人次,低於2019年同月的5,475.4萬人次。即使10月國航及南航的客運運力投入按月略為轉升1.8%及3.38%,但國際航線仍僅錄單位數升幅。
雙節回家 鐵路佔優
業界曾憧憬十一長假可再次感受民眾報復式出境旅遊的威力,但今年中秋、十一假期全國邊檢機關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181.8萬人次,日均147.7萬人次,只是2019年同期的85.1%,內媒引述民航業內人士李瀚明的分析指,上述現象主要受十一假期探親客流影響。
由於今個農曆新年仍然就地過年的人佔據一定比例,因此長達8天的雙節成為回家團圓的首選。換言之,出行需求更多集中在800至1,000公里以內,正屬鐵路的運輸優勢區間。
以首3季比較,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逾29億人次,而民航客運量完成約4.6億人次,前者高於2019年同期的28.07億人次,後者則低於2019年同期的5億人次,可見鐵路恢復程度已超過2019年。
機票供過於求價格低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趙巍認為,民航表現略為落後鐵路,主要受到國際航線復甦滯後的影響。事實上,鐵路和民航在長假的競爭愈趨激烈,高鐵不少熱門路線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但機票卻供過於求,導致機票價格遠低於高鐵票。即使第四季為出遊淡季,機票價格加上較高的燃油附加費後,仍低於高鐵。
中美兩國往來航班自11月上旬調升,有望掃除航企復甦的重大阻礙,但李瀚明提醒,在恢復國際航班的同時,也要衡量其航線的數量和質量,恢復的航線能否為航企貢獻更多利潤。國航董事會秘書黃斌在11月初曾預期,今年底國際運力將恢復至2019年的七成,直至2024年夏秋季才將會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
內地鐵路現時的運量已超過2019年。內地鐵路現時的運量已超過2019年。
內地鐵路現時的運量已超過2019年。
中國鐵路運量遠超民航中國鐵路運量遠超民航
中國鐵路運量遠超民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