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債務頻破頂 金融市場纍卵傾

3年新冠疫情讓全球多地政府大幅舉債應對危機,令財政狀況顯著惡化。緊接的是美國貨幣政策進入緊縮期,利率飆升,疊加中美博弈不斷升級,世界經貿失速,入不敷支的情況遍及政府、企業和個人,債務危機持續惡化,令全球債務頻頻破頂。再不設法正視,積累的金融風險一旦爆發,勢成又一史詩級世界災難!
據國際金融協會推算,到今年底,全球債務將再創新高,達310萬億美元,過去5年累計增加超過25%。展望明年會更糟糕,皆因多地有選舉活動,國際地緣政治衝突頻生,單邊主義與民粹主義高漲之下,政客眼中只為選票,討得江山方論經濟,結果就是將人民的共同長遠利益拋諸腦後,少花費時間於創造經濟價值,改善民生,反正缺錢就開印刷機,債務不斷累積,就看最終誰無法收拾這個超級燙手山芋而成罪人。
觀乎當前307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務中,三分之二來自已發展經濟體如美國、日本、英國等,而新興市場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更達到創紀錄的255%,較5年前增加32個百分點。這說明西方為主的經濟體不斷舉債,尤其美元高息,匯率相對偏強,令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務負擔日重,而可作為非美元貨幣的一員,本幣又不斷貶值,這個局面若再持續下去,早晚會火燒金融體系,爆煲收場。
雖然現時美國通脹已回落至相對穩定的水平,但在國際地緣政治局面不穩,以及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重組之下,物價不太可能會再大幅回落,反不能排除有反彈的風險,故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是否會在明年逆轉,不無變數。美息持續高企,就如向全球債務響警。當國際貿易及投資增速持續放緩,全球經濟復甦失衡,發債應急需求續增,但發行人的信用卻日差,債息大幅波動,股、匯、商品市場皆難安寢。貴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接連失去國際評級機構的最高主權債務級別,絕非偶然,在在說明一場超級債務危機正在醞釀。
要化解債務危機,最佳的方法莫過於以加快創造新價值來抵銷債務。問題是高息環境不利傳統資產如股、樓等價格表現。中美博弈下全球利益大洗牌,亦令各地無法再享有昔日的全球化紅利;兩強脫鈎下不利投資、人流和知識交流,不利科研發展。這個局面之下,要推動經濟增長,創造新價值,如逆水行舟,只有讓全球債務繼續狂飆。
要正視全球債務問題,捍衞多邊主義,不搞築牆設壘、脫鈎斷鏈、經濟制裁,泛化國家安全打擊正常貿易和投資往來,方為正途,但這得靠國際間各地主動協作。中美既是全球兩大經濟體,近期兩地高層互動,總希望是改變世界經濟逆風的一個好開始。只是,始終明年美國進入大選年,好多事情難以預料,全球化荊棘滿途。為求自保,只有靠加強地區協作來緩解狀況。
世界在變,香港也不能不變,期望能重演昔日的國際化榮景,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得隨國策重塑出新國際化路線,方可見出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