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投資先了解歷史發展 鑑古知今

從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競爭、新發現和新發明是推動經濟前進的主要因素。 從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競爭、新發現和新發明是推動經濟前進的主要因素。
從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競爭、新發現和新發明是推動經濟前進的主要因素。
投資不但需要對經濟和公司等了解,如能明白歷史的發展,也能幫助投資者更了解現今世界。
東西方文化各領先數百年
東西方文化各領風騷數百年,羅馬帝國和漢朝大致同期,兩國分別霸佔了歐亞大陸的兩端,但因年代太久遠,數據不多,所以難以準確計算兩者的經濟實力,只能用常識推斷。
從研究得知,兩帝國人口數量和面積都差不多。至於交通情況,羅馬帝國公路總長度大約為6,000公里,比秦朝6,800公里要短,漢朝繼續秦朝的公路建設,所以公路長度應比秦朝更甚;但另方面,羅馬帝國卻受惠於地中海易於海路運輸的便利,所以估計經濟分工度或會更高一些,例如埃及和西班牙便分別是當時著名的糧倉和橄欖油產地,因此經濟效率也可能比漢朝略高。整體估計,羅馬和漢朝經濟實力應該相當接近。
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20年解體後,只留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主要包括現今的土耳其、希臘和埃及一帶。被野蠻人統治了的西歐,經濟文化更出現大倒退,難以和唐宋等匹敵,特別是宋朝,不論在社會開明程度和科技發展都領先西方。
戲劇性的變化大約出現在15世紀,拜占庭帝國被奧圖曼帝國打敗後,陸上絲綢之路基本上被切斷,商家為了生存,便開始嘗試海路,海運也從以地中海為主的內海運輸,進入以大洋為主的長距離運輸。威尼斯從此喪失其陸上絲綢之路歐洲樞紐的位置,最終變成一個旅遊勝地。
海上探險也帶來新發現,從美洲帶回歐洲的金銀、粟米和薯仔改變了歐洲大陸的經濟面貌。金銀的增加代表歐洲長時間進入寛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新食物每畝田產量比傳統食物高出好幾倍,使更多人能從農耕解放出來,去嘗試不同工種,工程科學和哲學等迅速發展起來,這些新學科也改變社會經濟面貌和政治結構,使人類生產力大幅提升,有利於經濟的長期發展。
工程科學研究的重燃和推廣,也要感謝3位人士在適當的時候出現了。首先是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他打敗天主教拜占庭帝國,建立回教奧圖曼帝國。面對不確定的政治環境,部分居於拜占庭帝國的知識分子遷回西歐,同時把希臘和羅馬時代的知識從新帶回西歐。
第2位是天主教神父馬丁路德,他對當時腐敗教庭的不滿,導致基督教的出現,令天主教出現競爭對手,從此羅馬教庭不再擁有對科學或其他事物的唯一解釋權,再不能隨意地誣告科學新發現是妖言惑眾。科學家如被天主教迫害,也可以逃往基督教國家,如荷蘭、部分德國區域、英國或美國等。由此可見,宗教出現競爭後,新思想才有空間得以發展。
第3位是發明家古騰堡,他在歐洲發明活版印刷術,從此加快了知識傳播的速度。
競爭發明乃推動經濟主因
由以上可見,西方經濟和文化在過去數百年重新領先東方,當然有其巧合成分,但可看出,競爭、新發現和新發明是推動經濟前進的主要因素。至於未來東西方誰會領先,便要讀者思考。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非投資建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