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經濟積弱堪憂 股樓不振何以興

雖然香港人早就感受到疫後經濟復甦不對辦,但港府一直口硬,到了第四季,景氣積弱之勢已成,才公告天下要下調經濟增長預測,並預告政府財政會一再失算,赤字大增。眼見股、樓兩大主要資產價格皆不振,市場信心低迷,港府仍未見積極理順產業政策穩定人心,振興市道沒能做到實事,只能繼續自說自話「說好」香港。港人荷包不斷縮水,企業營商愈來愈艱難,試問畫餅可充飢嗎?
金融是香港經濟命脈,但今年香港新股市場表現淡靜,下半年幾乎沒有大型新股登場,展望明年首季的新股市道,仍未見得有明顯的好轉。一季復一季,一年復一年,港股流動性低迷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上市企業難以融資、投資者亦難取得合理的資本回報,港股行人止步的形象更難甩掉。一個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要聚到資本與人才,股市有錢搵,企業盈利增長、資本增值前景明確,才能說服投資者參與,單靠頻頻外訪、搞搞論壇,顯然難令資金改觀,換來好景。
外圍經濟既存不明朗因素,但對港股而言,更大的掣肘在於中國資產價格估值持續低企,皆因中資企業佔港股市值比重大。雖然這個並非港府有能力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在發掘更多中國以外其他國際企業來港上市方面,今年的成績近乎「交白卷」,整體流動性不足形成惡性循環,只會更難吸引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這個悶局,即使股市一周開市7天,每天開市24小時,恐也無濟於事。
港股疲弱,港樓更堪憂。受累持續高息的環境,加上香港經濟景氣愈來愈差,今年樓市下跌已成定局,但至今港府未肯全面撤辣,讓過時的政策繼續扭曲市場運作。土地拍賣乏人問津,二手市場從住宅單位到單幢商廈都在劈價求售,新盤滯銷,皆說明樓價調整,已發展到地價下跌,打擊地產投資景氣的地步。
港府是放軟手腳讓樓價下跌,讓更多用家可以置業,讓營商成本下降,讓經濟不要再依賴地產發展,卻低估了香港經濟底子虛弱,且樓市穩定與經濟景氣的關連度。若樓市隨經濟不振而加速下滑,樓價大幅波動,只會進一步打擊經濟。
經濟不好,一則能負擔置業者減少,二則發展商無利可圖減少新項目投資,最終樓市供應面臨失預算,到最終誰能得益,抑或會換來更大的問題,真的天曉得!
如今內地同樣是處於股、樓不振的局面,但內地經濟多元,且奉行獨特的體制,可動用的中央資源豐富高效。反觀香港,疫情以來,防疫與保經濟的支出已消耗了大量財政儲備,且經濟持續不景,印花稅及土地收入皆大走樣,財政赤字高企不下。股、樓不振,創科產業發展成效又不能一蹴而就,整體經濟潦倒下去,等到港府「夢醒」,知道要力挽狂瀾的時候,將發現手上僅餘的資源不多,想作為也無能為力。香港人只有繼續望天打卦,希望內地經濟快有大起色,能對香港經濟起到拉動作用,否則未來的路只怕更加難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