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擴內需成當務急 撬動金融謀破局

內地物價仍然低企,製造業亦未脫捱打狀態,這部分與去年的比較基數有關,也反映在中美博弈,全球產業與供應鏈重組下,製造業升級改造所遇到的挑戰。不過,眼前這道坎,更難應付也得設法跨過。當務之急,是善用財政及貨幣政策,設法刺激內部需求,避免陷入持久性的通貨收縮,另一方面,在房地產及製造業調整需時下,撬動資本市場,釋放金融市場巨大發展潛力,也是破局的關鍵一步。
內地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尚處整固狀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陷負增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仍疲弱且跌幅稍擴大。有心理準備,在內外挑戰下,相對全球其他主要市場,內地物價仍會相對低企一段時間,但只要不落入結構性的通縮,階段性的發展總會過去,隨着居民收入與信心回穩,供求改善,且高比較基數效應淡化,明年的物價展望有望逐步回升。
目前內地要實現全年增長5%左右的目標,只要第四季能按年增長約4.4%,已可完成任務。中國出口跌幅收窄,且能源價格回升,料帶動商品價格企穩。身處的末季,得觀察企業補充庫存應付年關與新年需求旺季的情況。
要更有力刺激物價回升,就得多花工夫創造資產增值效應。目前製造業升級改造仍處於攻堅階段,幸有電動車產業獨當一面,百家爭鳴,智能手機業也隨着華為推新產品再成為全球焦點,惟這兩大行業面臨的國際競爭甚巨,真正要肩負創造增值效應的重擔,就落在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身上。
自2015年A股大冧市以來,內地股市重點完善市場機制、加強監管,加快推動市場化發展,至今各項建設已頗見成效。雖然第三季在中美博弈升級及內地經濟增速放緩下,資金流入放慢,惟第四季情況改善,皆因中央政府作出諸多重大舉措,要活躍資本市場,朝建立金融強國的目標推進,估值低迷的中國資產漸獲注視。只要未來兩季,美元匯價確認見頂回落,資金持續回流亞洲新興市場,中國資產有望走出低谷,重新吸引國際資金進場。
讓金融市場起步,發揮應有的融資功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正正就是刺激內部需求、化解地方債務及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支持戰略產業發展和推進各大基礎建設投資的重要手段,故這一步棋還是值得市場期待。若中國經濟景氣復甦,對亞洲甚至全球經濟而言,無疑也是一口強心針。
當然,金融是歐美數十年的強項,中國還在邊走邊學的階段,故開放金融業,首要做的並不是追求有多快多旺,而是要做好金融安全防範的基本工作,免再墮入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即死的惡性循環,在中美博弈的百年變局下,這將是中國經濟不能承受的痛。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是實話。但中國需要的,是以高質量的金融發展,以推動整體服務業和新興戰略產業發展,這個相輔相成的新力量一旦形成,中國資產有望踏上「增值」的新台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