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拆彈房企地方債 華穩經濟迎刃解

內地近季經濟數據說明景氣復甦步伐與預期存在落差。其實當局一直從財政及貨幣政策雙線推出措施穩定經濟,問題是效益頗大程度被內房危機與地方債務問題惡化所抵銷,結果如拉牛上樹,吃力不討好,更令外界對於明年中國經濟展望愈感擔憂。要實現穩信心、谷需求,得先着手妥善拆除房企和地方政府兩大「債彈」,雖然這個過程需時甚長,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至少能明確排除系統性風險,有助推動地方經濟和房地產業早日恢復正常運作,則一直拖着經濟復甦後腿的兩個「緊箍咒」,始可迎刃而解!
近期西方輿論一直在渲染投資中國面臨危機的話題。事實是近季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除了是內部需求熱度減退使然外,外部需求疲弱,加上人民幣貶值,以及房企與地方債務危機不斷發酵,打擊資產價格及市場信心,內外因素綜合發酵所使然。惟整體景氣有改善的迹象,而非外媒描述般的危言聳聽。
無可否認,房企債務問題影響樓市正常運作,資金無法正常流轉,任何一個行業遇此現象,都會迎來存亡的問題,房地產也不例外。可這些年內房業放任發展,債務壓力如山,全面整頓是無可避免的,惟指望能一夜化解問題卻不切實際。當局可以做的,是主導梳理各環節,推動國資與民資整合協作房企重組債務,並檢視金融環節防範相關風險,能排除拖垮銀行,就是最重要的底線,城鎮化等建設有望釋放剛性需求逐步去庫存。
要知道,房企債務問題非但影響房地產單一行業,負面資產效應亦不利消費和投資信心。雖則不能期望能在短時間內徹底化解,但當局可以做的是協助解決少數超大型房企的債務重組,化解銀行龐大房貸壞帳危機,同時盡快推動房地產投資與建設正常運轉,雙管齊下。
至於地方債務,中央財政政策有絕對的空間協助化解問題,但此前須先理清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嚴格執行問責,並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確保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當局既已表明必要時將對地方債提供應急流動性,未來若能加快處理步伐,讓地方政府復常推進基建及公共建設,穩增長自能事半功倍。
環顧全球,過去一段長時間全球央行奉行量化寬鬆政策下,樓市泡沫及政府財政問題普遍存在於各主要經濟體,中國亦不例外,美國的情況也許更甚。只是分別在於美國擁有美元霸權,可以銀紙任印,惟其濫用金融制裁,收割全球來幫美國填氹的做法,國際上已惹來反感,去美元化趨勢實非偶然。
得認清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不會容許、也承擔不了房地產爆煲從而拖垮金融體系和整體經濟的後果,亦有足夠的資源化解地方債問題。隨着明年美國加息周期告一段落,美元趨向下行,人民幣等非美貨幣會有喘息機會。若當局能把握到全球資產配置轉捩點,交出拆解房企與地方政府債彈的重大進展,有望扭轉局勢,吸引全球資金再次關注中國資產,則活躍資本市場,推動金融產業發展,自可順水推舟,加快推進拆解「債彈」的任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