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瑞銀上季轉蝕61億 6年首見紅

凱萊赫擔心,非銀行金融機構若沒足夠資本支撐資產,或形成金融危機。(中新社圖片) 凱萊赫擔心,非銀行金融機構若沒足夠資本支撐資產,或形成金融危機。(中新社圖片)
凱萊赫擔心,非銀行金融機構若沒足夠資本支撐資產,或形成金融危機。(中新社圖片)
歐洲投行瑞銀今年初吞併經營陷困的同國老對手瑞信,一方面吸納大量資金,一方面要為兩企整合付出重大成本,上季相關開支高達20億美元,因此轉蝕7.85億美元(約61.23億港元),為2017年首季後首度「見紅」。雲集本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的一眾大行總裁,亦不約而同對金融風險表達關注。
「本來無意併購瑞信」
瑞銀的全球財富管理(GWM)業務再淨吸資220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來自瑞信原有財管部門,為去年首季以來再錄客戶資金淨流入。
不過,瑞銀董事長凱萊赫於峰會上憶述,本來無意併購瑞信,但是現在看來監管機構的決定正確,阻止金融風險擴散。事件的教訓是經營模式和融資方式,尤其是抵押品比率,對金融機構更重要。
然而,他擔心,全球流動性在自2008年美國開始量化寬鬆以來急增,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擴張速度遠高於銀行業,若他們沒足夠資本和流動性支撐其資產,一旦市況逆轉,便有機會形成下一場金融危機。
同場的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高聞稱,現行監管條例多年來行之有效,但監管機構應不時檢視框架,尤其是將風險管理要求提升至管理層及董事會級別,以對未知風險提早作準備。
德銀憂再爆金融危機
就美國今年有3間地區銀行發生流動性問題,高聞指並非整個銀行業出現危機,而是3家銀行的過度貸款予某一行業,風險太集中,大型銀行出手買入其資產,反映銀行業監管框架相對穩健,但對大型銀行來說屬「一種傷害」。
德意志銀行行政總裁澤溫擔心,地緣局勢再升級,市場難再保持平靜,或爆發另一場金融危機,呼籲銀行要保持警覺,多做壓測。銀行需要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同時要高調對外宣傳自身實力,更重要是與不同持份者溝通,以免在緊急情況下引發不理性的資金流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