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出口跌足半年 外需弱勢未改善

內地上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跌6.4%,連跌6個月之餘,差過市場預期。 內地上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跌6.4%,連跌6個月之餘,差過市場預期。
內地上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跌6.4%,連跌6個月之餘,差過市場預期。
上月進口轉升3% 貿易盈餘縮三成
環球對中國商品需求放緩,拖累內地10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跌6.4%,連跌6個月之餘,差過市場預期;進口則意外地轉升3%,扭轉5連跌的頹勢,喚起市場對內需恢復的一絲希望。不過,貿易順差收窄30.8%至565.3億美元,低過預期。
海關總署公布,中國上月進出口4,931.3億美元,按年跌2.5%。當中,出口2,748.3億美元,進口2,183億美元。今年首10個月計,進出口總值4.89萬億美元,按年跌6%,出口及進口分別跌5.6%及6.5%;貿易順差6,840.4億美元,收窄2.7%。
77%人雙十一無意增購物
按人民幣計價,上月進出口總值按年升0.9%至3.54萬億元人民幣,出口跌3.1%,進口升6.4%。首10個月計,進出口總值按年持平在34.31萬億元人民幣,出口升0.4%,進口跌0.5%。
上月內地進口增長好過預期,或許反映內部需求不如外界想像般惡劣,但這與上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陷入收縮區間形成對比。
顧問公司貝恩調查顯示,有77%的受訪內地消費者在這個雙十一購物節期間,不打算增加開支,比例高過去年的76%,且遠高過2021年的49%。近半消費者表示,將轉向購買更便宜的品牌或自家品牌產品,反映內地消費者信心仍略低於疫情爆發前水平。
跨國企生產研撤華成風
大華銀行預期,在利好的基數效應下,11月及12月的貿易數據繼續改善,預期全年出口及進口分別跌4.5%及6%,但是明年仍受制於發達市場金融狀況收緊、環球通脹及地緣政治的風險。
惹人憂慮的是,歐洲央行對65家業務遍及全球的跨國公司進行一項調查,發現有超過40%的跨國公司預期未來幾年把生產轉移至政治上更友好的國家,而被問到哪些對其行業供應鏈構成或可能構成風險的國家時,有三分之二受訪者提到中國。
現時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首10月與東盟的貿易總值為7,473.04億美元,按年跌5%。歐盟及美國緊隨其後,貿易總值分別達到6,552.76億美元及5,507.69億美元,按年分別跌7.5%及13.2%。
IMF調高內地兩年GDP預測
然而,上月才調低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5%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又再把預測上調至增長5.4%,理據是內地第三季經濟數據較佳及當局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該組織同時上調內地明年經濟增長預測至4.6%,上調幅度同樣是0.4個百分點。惟IMF直言,中國的金融穩定風險正在上升,因為金融機構的資本緩衝較低,及資產質素風險增加,需要加強有關銀行處置的框架。
中國外貿年內按年變幅中國外貿年內按年變幅
中國外貿年內按年變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