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太陽能產業鏈響警
美設備股季績差股價瀉 歸咎歐生意少
俄烏戰爭爆發後,太陽能被歐美視為實現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法寶,但美國兩家分屬標指成分股的逆變器廠商Enphase(美股︰EPNH)及SolarEdge(美股︰SEDG)上季業績可謂慘不忍睹,股價似食瀉藥,不約而同歸因於歐洲需求差勁。花旗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顯達直言,太陽能設備普遍存在供應增長過猛的問題。
港股並無主打逆變器(Inverter)的上市公司,但它把太陽能電池產生的直流電變成日常用的交流電,乃太陽能組件「變得實用」的設備。其需求不樂觀,亦再對整個太陽能板塊敲響警鐘。
產能釋放 多晶硅價急挫
劉顯達接受本報訪問指,太陽能有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玻璃及逆變器等多個細分領域,揀股要考慮各自供需動態和盈利周期。以多晶硅為例,2021至2022年的價格比2020年高幾倍,期間一眾廠商出於逐利及看好未來需求便大舉擴產,而由於一條生產線的建設一般需時18至24個月,產能未完全釋放期間,多晶硅價格便居高不下,如今陸續投產,價格便在今年首季見頂後一瀉如注。
他不否認太陽能發電是大勢所趨,問題在於去年組件價格被多晶硅價格推得過貴,不少企業為保障發電項目盈利,被迫押後到今年投產,把全球今年安裝容量增長推高至超過60%,惟明年將放緩到20至30%,而多晶硅的供應卻會大增約80%,硅片、電池、組件供應亦會大增起碼40%,「售價梗係跌,呢啲公司唔買啦」。
他又指,中國的太陽能設備商固然會受惠內地「十四五」(第14個5年計劃)進取的太陽能安裝目標,問題是他們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75%甚至更高,況且產品售往歐美的利潤比中國更多,海外需求欠佳對盈利的衝擊可想而知。
專家籲買發電場營運股
中國證監會8月底宣布收緊上市公司股權融資,9月下旬即見上海上市的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商通威煞停配股。劉顯達稱,理論上這會抑制擴產步伐,讓價格早些復甦,但由於原定集資的錢只是預備在未來兩年使用,現在已經在建的產能已騎虎難下,因此多晶硅價格翻身恐怕不是明年的事。
福萊特毛利率難再大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