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百業之母紛響警 經濟復甦終夢醒

一年過了第十個月,全球雖完全走出新冠防疫,但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從近日港股先後有環球銀行宣布業績遜預期,可見作為百業之母的業績令人失望,市場對經濟復甦的憧憬亦要夢醒!
銀行被喻為「百業之母」,皆因銀行客戶廣泛、而貸款需求旺盛,意味經濟活動興旺,故向被視為經濟景氣的一個重要指標。
今年以來,美國的高息環境持續,美元相對強勢,令一眾非美元貨幣匯率貶值。同一時間,中美博弈不斷升級,兩者朝脫鈎方向發展,也意味外資因規避制裁而被迫減少跟中國做生意,而中國亦失去好多在境外集資及收購的機會。兩大經濟體如是,全球經濟活動大受影響,從近日港股中兩大環球銀行公布的業績均遜市場預期,引證全球經濟復甦不對辦,生意難做,重估壓力不利銀行股股價以至整體股市表現。銀行作為重磅板塊展望如是,試問股市前景能有多好?
隨着全球經濟產值收縮,銀行生意愈來愈難做。理論上,高息環境持續,將有利銀行的利息收入,但實際上這須良好景氣配合,若貸款需求疲弱,高息亦無助帶動銀行利息收入,而加大經濟衰退甚至蕭條風險,最終不良貸款甚至壞帳上升,銀行自然是輸家。見到先後有銀行因為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在內地銀行及房地產業的投資蒙損,就是例子。更何況,地產泡沫是這些年無限量化寬鬆的全球產物,也非中國獨有,只是中國是最先主動正視與化解問題。若然明年歐美經濟均未步入衰退,當地樓市和銀行業所面對的風險,顯然並未反映在目前的股市估值上。
此外,逾3年疫情過去,商業模式改變,更多活動在網絡進行,數碼化、智能化加速發展,加上虛擬銀行加入競爭,傳統靠零售業務起家的銀行得設法變革,引入更多新元素來提升競爭力,但也意味銀行面對的競爭不單止是來自同業,還得面對擁有技術及網絡優勢的科技巨企等跨行業競爭。另一重大挑戰乃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過去標榜「環球業務」是優勢,未來卻可能變成引來制裁風險的負累。
對於內地銀行業而言,與房地產及地方債相關的問題,噩夢才剛開始。至於歐美,美國經濟如「打腫臉扮肥仔」,增長並不穩固,高息貨幣政策也如一把雙刃劍架在經濟的脖子上;歐洲第三季企業活動加速萎縮,銀行在進一步收緊放貸條款,惡性循環拭目以待。
如是者,全球3大經濟體銀行業都處於極不穩定狀態,也說明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不可持續,往後的發展分別在於是長期近乎零的超低增長甚至落入負增長區域,抑或是來一次金融風暴插水式「瘦身」,再重構長期增長基礎。
隨着全球貿易由過去集中依賴、講求高效、技術共享、奉行全球化市場模式,到如今轉變為側重多元、講求安全,技術脫鈎、奉行區域化市場模式,全球銀行業的經營亦得進行適當的變革,以適應新全球化下的市場需求和金融動盪,也預示全球經濟復甦故事終要夢醒,更大的困境還在後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