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礦業受惠全球擁抱綠能

再生能源要普及,便需要大量使用如銅、鎳及鋰等金屬,有利礦業開採。 再生能源要普及,便需要大量使用如銅、鎳及鋰等金屬,有利礦業開採。
再生能源要普及,便需要大量使用如銅、鎳及鋰等金屬,有利礦業開採。
香港9月初的一場黑雨,雨量不單只打破了自1884年以來的紀錄,其破壞力也遠超想像,連部分地鐵站也出現了水浸情況,一些商場地庫更加完全被洪水淹沒。地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愈來愈頻密,如果人類再袖手旁觀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要解決地球暖化問題,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刻不容緩,但改變能源結構也不是一時三刻便能做到。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那些能解決地球暖化危機的產業或蘊藏投資機遇。
能源轉型增金屬需求
香港投資者應該非常熟悉內地領先的環保行業,例如光電產業和鋰電池產業等,但一個比較少人談及的產業──礦業,其實也值得大家留意。要普及再生能源,便需要大量使用到一些如銅、鎳、鋰等金屬。因此,投資於礦業其實也有機會受益。
用銅做例子,傳統發電廠地點通常離用戶不遠,但再生能源卻受自然環境所限制,風力發電機需要坐落於風力強勁的地點,太陽能發電則要建在日照充足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卻可能遠離用戶。
用美國做例子,風力發電廠通常坐落於美國中部,但電力需求卻多來自東西兩岸城市。由此可以預見,未來需要建造更多長距離高壓輸電網。銅作為最常用的導電媒體,自然受惠。
產能受限 支持銅價
至於愈來愈普及的電動汽車,估計每一輛所需要的銅為傳統汽車的1.7至4倍。如所有的汽車都轉為電動的話,估計已經佔現有銅產量的一成六左右,此估算還不包括電動貨車和巴士在內。
但問題是,一個新礦場從發現到有規模地產出礦物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短的可能需時數年,長的如銅礦,隨時需要10多年。再者,有不少產能都在政治不穩定的地方,令增加產能再多一層阻礙。所以估計未來銅價雖然會繼續周期性波動,但要大幅回落卻不容易。
至於加快發展清潔能源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如各國要達成減排承諾,無可避免地要在未來十多二十年不斷對再生能源作出大量投資,但問題是錢從何來?加大財政支出無可奈何地會刺激經濟,繼而令通脹會有長期居高不下的風險。
美國在經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高利率政策後,通脹在80年代的中後期大約穩定在5%水平,而利率大約在6至10厘徘徊,直到美國財政赤字由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開始改善後,美國通脹率才見徐徐降至到更低水平。由此可見,要同時平衡環境和經濟的需要,難度不可謂不低。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非投資建議)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