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摩根資管:歐美銀行盈利增長高峰已過

許長泰認為,內銀股對於追求股息的投資者有吸引力。 許長泰認為,內銀股對於追求股息的投資者有吸引力。
許長泰認為,內銀股對於追求股息的投資者有吸引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陸續暫停加息,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歐美銀行股盈利增長最好的歲月已成過去,投資吸引力有限,反而內銀股在艱難的環境下,仍有能力維持中單位數的股息回報率,因此對於講求收息的投資者有不錯的價值。
許長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就算聯儲局再加息0.25厘,對歐美銀行利息收入不會有很大幫助,而且存息總要追上貸款利息,否則客戶就會把資金轉移至其他投資機遇,因此淨息差勢將收窄。
內地爆金融風險機會微
與此同時,觀乎明年歐美經濟恐放緩甚至陷入衰退,不但會減低企業及按揭貸款需求,還會令個人貸款拖欠餘額逐漸上升,迫使銀行做較多撥備,亦不利外匯交易、併購及上市集資等的非利息收入。
不過,大型國有銀行反而是不錯的選擇。他解釋,內銀股無疑苦於內房及地方政府的不良貸款風險,以內地樓市未見明顯好轉,其後相關債務重組亦恐衝擊盈利,但由於過去撥備做得相當充分,內地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機會不大。內銀亦有穩定的派息往績,「不奢望股價有更好表現,但中港股市見熊的環境,賺到中單位數的股息回報算相當吸引」。
截至上周五收市,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及今日放榜的中國銀行(03988)今年已跌2.81至6.74%,表現仍好過恒生指數。農業銀行(01288)經歷近期回升後,已反覆累漲8.95%。
然而,放眼全球各類資產,許長泰不認為銀行股很有競爭力。對於一個股債兼具的投資組合而言,建議未來6至12個月持有60至70%債券,股票僅30至40%,因目前接近5厘的美國國債孳息率相當吸引,經濟降溫亦會驅使資金流入國債或投資級別較高的企業債券,買債可「財息兼收」。
不妨留意美國科技股
同理,以美國債息回落,股票倉可以部署美國的科技股和增長型股份,並可因應上月亞洲多地的出口數據出現改善,買入亞洲區內如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出口股,取代炒得七七八八的內需類股票。從穩陣角度,選擇對經濟不太敏感的公用或非必需消費股亦比銀行股好。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早前警告高息對銀行體系的衝擊尚未浮現。許長泰亦不排除歐美再有小型銀行捱不住高息的衝擊,但聯儲局今年初拯救硅谷銀行(SVB)和第一共和銀行(FRB)的措施足以安撫市場,大行亦有央行壓力測試監察,因此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機會也不大。他補充,現時美國按息不斷破頂,但由於樓按是全期鎖息,不像汽車及信用卡貸款採用浮息,聯儲局本輪加息周期前開始供樓的業主所受影響有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