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上月吸外資挫34%差絕

隨着中美政治角力所帶來的風險不斷上升,外企對於投資中國感到遲疑。 隨着中美政治角力所帶來的風險不斷上升,外企對於投資中國感到遲疑。
隨着中美政治角力所帶來的風險不斷上升,外企對於投資中國感到遲疑。
政治經濟夾擊 外企削減投資 利潤轉移海外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表現長期低迷,加上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風險,使得外國資金對於投資中國的熱情大不如前,甚至出現了走資的信號。有外媒統計顯示,9月中國的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按年減34%至728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更是自2014年公布月度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分析認為,這不單反映出外國企業減少在華投資,甚至有不少外企將盈利套現離場,加速跨國供應鏈向外地轉移的情況。
近期外資對中國的冷淡,與此前的投資熱潮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商務部數據,去年FDI的金額為1.23萬億元,當時折合相當於1,891.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值得留意的是,8月起,內地當局已停止以美元發布月度FDI,最新僅以人民幣出列。內地亦已停止發布青年失業數據,該數據最後一次公布時為21.3%,當時創下歷史新高並且處於持續上升的軌迹。
料美息高吸引資金回流
由於房地產行業的危機,中國經濟失去了其一個主要引擎,加上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緊絀,難以再靠大搞基建刺激經濟增長,因此外來投資的資金如今變得更為重要,但隨着中美政治角力所帶來的風險不斷上升,外國企業對於投資中國感到遲疑。之前已有報道指,美國風險顧問公司Kroll、日資券商野村等都有高層員工在到訪內地後遭限制出境,這些事件進一步加劇外企的擔憂。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表示,數據顯示「外國公司不再在中國進行再投資」,相反「正在盡快將利潤轉移國外」。
除了政治因素外,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外國投資減少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是美國利率上升,推動美國公司將營運資金從中國「回流」至美國。此前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升穿5厘水平,意味着把資金放在美國債市可以有更高的回報。
高盛亦對中國「資本外逃」的現象表達了擔憂。其報道寫道,商務部數據表明,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下降主要是由於「再投資收益流出」。更重要的是,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相比,來自香港的FDI份額增加,而FDI亦由製造業變成金融、資訊科技(IT)及科研,反映外商重組供應鏈。
市場估計實際情況更差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主管Logan Wright更推斷,可能有一些中國的本地企業將資金匯往香港,然後再用FDI的名義把資金搬回內地,以從激勵外資流入的政策措施中受益,因此FDI數據實際上可能被高估。
資產數據研究及供應商Preqin追蹤投資中國的初創投資和私募股權集團籌集的外國資金,發現此類基金今年僅籌集57億美元,約為去年總額的四分之一,僅佔2021年480億美元的一小部分。從種種迹象來看,外資流走的情況可能比起官方數據所展現出的更為嚴峻。
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近月插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近月插水
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近月插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