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振股市鼠目寸光 揚湯止沸人心慌

施政報告宣布,下調股票印花稅,但幅度只是還原至上次調升前的水平,與市場預期的減幅存在落差,反映港府仍未意識到港股面對嚴重的信心不足問題,沒有把握機會作出展示重大決心提振股市的舉措,讓市場再一次失落而回。如無意外,是次下調股票印花稅,對提振市場氣氛和提升股市競爭力的作用難彰,而檢討股票買賣價差等方案,亦不知何時有定論,遠水難救近火。繼續維持這個頹局,只怕難以吸引投資移民來港,最終似有還無的振興金融業措施,都是「得個吉」,百事難成!
2021年8月,港府無視業界聲音,將股票印花稅由0.1%上調至0.13%。兩年多過去,恒指由加稅前的接近26,000點關,跌至如今處17,000點邊緣,港股「水盡鵝飛」的景象,顯然也無法令港府的股票印花稅收入因上調了稅率而持續增加,皆因印花稅率上調也不足以抵銷交投淡靜的影響,致如今要推翻昨日的我。
市場對於港股「一潭死水」的現象已經沒有多大耐性,本來對於今次港府調整股票印花稅抱有一些期望,冀能藉着暫時豁免徵收,又或徵收單邊稅率,以顯示政策高度重視港股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並下決心作出具意義的刺激措施。
可目前看來,港府並沒有認真檢討當日上調股票印花稅之舉的缺失,亦未有正視這期間港股深度積弱的問題,超低迷的市值已超出市場風險因素,必須要有強而有力的措施來提振市場信心,才能扭轉流動性不斷萎縮的「趕客」現象。
如今港府以平衡政府財政收入和股市競爭力為由,選擇僅「還原」稅率,一則下調後的稅率仍高於其他主要金融中心,那又何以能提升股市競爭力?再講,股市交投暢旺,港府的股票印花稅收入才會變得可觀起來,若然政策力度不足以提振市場信心,股市交投依舊不見起色,試問又如何能惠及港府的股票印花稅收入?所謂的「平衡」作用,根本上就是基於錯判形勢,結果注定是徒勞無功。
客觀而論,港股的流動性低迷問題,大刀闊斧削減股票印花稅,是港府決心提振市場信心的一種強烈表態,更多要做的,是提升市場基建和檢討監管制度,比如目前的快速停牌機制,過猶不及又缺乏配套,不利投資者權益,須檢視和優化;且這些年香港新股質素參差,並過於側重在中資企業,缺乏國際及本地優質企業上市,市場風險過度集中,流動性每況愈下,企業估值與市場人氣愈來愈低迷,實非無因。港府繼續揚湯止沸,既無助解決問題,亦只會令港股「病入膏肓」,狂瀾難挽。
新的投資移民計劃,投資選項之一正是股市。問題是,若然港股繼續這個頹勢,如何吸引投資移民來港發展?金融業是香港經濟命脈,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提升行業競爭力方面,多半是舊聞堆砌,又或是仍停留在煲冇米粥階段,實質進展仍有待觀望,予人的感覺是無助扭轉利淡的市場展望,「遠離港股免招損」的負面形象仍根深柢固留在投資者心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