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社科院:外資撤離中國立論不成立

內地經濟復甦較慢,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兩大問題待解決。 內地經濟復甦較慢,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兩大問題待解決。
內地經濟復甦較慢,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兩大問題待解決。
今年首3季內地實際使用外資(FDI)按年跌幅擴至8.4%之際,再次引起外資大規模撤華的熱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隨即經官媒「撲火」,重申中國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優勢和潛力並沒降低,又強調首3季在華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高達3.78萬家,按年增32.4%。不過,投行高盛坦言,對內地經濟前景看法仍然審慎,更料明年內地經濟僅增4.5%。
對於一有風吹草動就喊「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官媒直斥非蠢即壞,又引述高凌雲所言指在宏觀角度上,外資撤離中國的命題不成立。他續表示,新設外企的數據增長,就表明今後中國吸引外資還有不少增長潛力。國家移民管理局則披露,第三季共簽發普通護照466萬本,按年增加13.56倍,達到2019年同期的61.6%;簽發外國人簽證的證件60.8萬張,也增2.68倍,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局前司長盛松成承認,今輪內地經濟復甦較緩慢,內地仍面臨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這兩個突出問題,而解決這兩個問題需時較長。惟他同時強調,第三季經濟反彈不會曇花一現,並指明年經濟有需要達5%的增速,只要保持宏觀經濟的支持,以及防範風險和結構改革的力度不減,明年經濟增長有機會達5%水平。
落實額外發萬億特別國債
為紓緩地方債問題,內地昨敲定額外發行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國債。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周二(24日)表決通過有關批准增發國債和今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表明中央財政將在今年第四季增發國債一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全數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其中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主要用於防災工程。換言之,今年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至4.88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至3.8%左右。
一如高盛估計,中央為解救地方債會進一步注資。該行雖料今年內地經濟增長可達5.3%,但會再觀察積存的需求能否於疫後持續釋放,加上憂慮內房前景,料明年房地產相關投資會再跌10%。
事實上,財政收入增速仍在放緩,一般預算收入於首3季僅增8.9%,累計16.67萬億元,增幅為首季後最弱。其中,地方預算收入9.08萬億元,增速減慢至9.1%。反觀整體一般預算支出增長加速至3.9%,錄19.78萬億元,令財政入不敷支規模擴至約3.11萬億元。至於首3季來自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3.08萬億元,按年減19.8%;單計9月按年減31.32%至3,779億元,按月亦降一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