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加速除牌惹禍 DQ股恐歷來最多

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後,主板企業只有18個月處理復牌事宜。 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後,主板企業只有18個月處理復牌事宜。
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後,主板企業只有18個月處理復牌事宜。
首9月共31隻 近百企停牌逾3個月
香港交易所(00388)現行的快速除牌制度有欠完善,並缺乏配套,散戶投資個股血本無歸的經歷增多,非常「趕客」。今年首9個月,有31家主板及GEM公司被勒令除牌,而現時仍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停牌3個月或以上,面臨被除牌的危機。倘若第四季除牌潮持續,全年除牌公司數目將創新高,意味投資港股遇上公司被除牌「Total Loss」的股民個案增多,也令港股「坑人」的形象深入民心!
事緣根據《上市規則》第17項應用指引的規定,過去上市公司除牌程序由3階段組成,每個階段最少為期6個月。實踐中許多公司停牌狀態維持超過36個月。不過,自港交所於2018年修訂《上市規則》後,主板新增一項除牌準則,主板及GEM現時只給予18個月及12個月處理復牌事宜。
小股東權益追討無門
回顧年內除牌的公司,有不少散戶熟悉的中國忠旺、泰山石化,以及經營「水晶郵輪」及「星夢郵輪」的雲頂香港。要留意的是,雖然上述公司經已除牌,但忠旺集團、名勝世界郵輪等仍然營運,可見清盤退市對公司而言,不一定是破產收場,從此消失,惟對公眾股東而言,其持有的股票一旦除牌,權益便追討無門,權益似有還無,根本沒有報價或交易的途徑,最終更淪為一無所有。
復牌前須補發業績
以2009年上市的中國忠旺為例,此股乃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規模最大新股,當年上市定價為7元,市值最高曾見近400億元,惟隨着該企出現資不抵債及未能刊發業績等問題,中國忠旺在2021年停牌,而停牌前僅報1.76元,市值跌至95億元。倘若散戶「唔識走貨」長揸到底,不計收息,投資的資金變相「清零」,甚至連「蟹貨」都不如,故被喻為港股市場內「高位上市、低位退市」的典型例子。
值得留意,港股市場第四季或湧現除牌潮,事關據港交所的「有關長時間停牌公司之每月報告(主板)」報告顯示,仍有28家主板公司距離今年底的除牌「死線」剩下不足兩個月時間,而綜合這些公司復牌,前提之一是補發業績,包括教育股中國楓葉教育(01317)、偉鴻集團(03321)、中國綠色食品(00904)等。
至於近年港交所清剿長期停牌公司的速度亦有如「狂風掃落葉」,則與修訂後上市規則有關。事緣2018年8月起,港交所除牌程序簡化及加速,若主板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GEM公司停牌12個月,港交所有權取消其上市地位,同時視乎個別停牌公司的具體事項和情況隨時刊發除牌通知。另港交所會給停牌上市公司一個補救期,如果在補救期內未能復牌,港交所就將其除牌,GEM的除牌程序與主板劃一。
14物管房企停牌逾季高危
修訂過後的除牌機制推出以來,除牌數目愈趨上升。2021年,有34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按《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予以取消,主板及GEM各有21家及13家。在2018年8月正式推出時,遭取消上市地位公司僅4家。回顧2022年,港交所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取消了47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當時創歷史新高,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7家,GEM上市公司10家。
據港交所刊發,截至9月29日的《有關首次公開招股申請、除牌和停牌公司的報告》顯示,今年首9個月,上市地位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予以取消的主板公司有24家,GEM則有7家,即共31家公司遭除牌。而10月為止,新增了兩隻股份除牌,而已停牌3個月或以上的公司,數目達88家,當中計及14家停牌內房及物管公司。以除牌公司數量計,有5間市值逾16億元,相關市值佔31間除牌公司市值的85%,其餘的市值不足10億元,甚或少於一億元。
瑞幸咖啡早年在納市除牌後,仍可在場外市場交易。瑞幸咖啡早年在納市除牌後,仍可在場外市場交易。
瑞幸咖啡早年在納市除牌後,仍可在場外市場交易。
近年港股除牌數量統計近年港股除牌數量統計
近年港股除牌數量統計
港股快速除牌機制部分缺失港股快速除牌機制部分缺失
港股快速除牌機制部分缺失
小股東持有股份一旦除牌,最終恐一無所有。小股東持有股份一旦除牌,最終恐一無所有。
小股東持有股份一旦除牌,最終恐一無所有。
部分年內取消上市地位股份部分年內取消上市地位股份
部分年內取消上市地位股份
楓葉教育已補發業績,惟尚未復牌。楓葉教育已補發業績,惟尚未復牌。
楓葉教育已補發業績,惟尚未復牌。
部分逼近除牌「死線」股份部分逼近除牌「死線」股份
部分逼近除牌「死線」股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