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有力化解經濟風險實現轉型

段乃榕認為,經濟增長轉弱並非內地獨有的問題。 段乃榕認為,經濟增長轉弱並非內地獨有的問題。
段乃榕認為,經濟增長轉弱並非內地獨有的問題。
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衝突的陰霾拖累,今年以來中港股市表現一直不佳,甚至近期多項救市政策連環出台,亦未能夠扭轉低迷的股市。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財富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段乃榕認為,雖然市場對中國的看法似乎相當悲觀,但相信中國有條件化解各類經濟風險,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並不難,而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正面臨的某些挑戰,例如房地產危機、高負債、失業率等,只因存在某程度上的誤讀與過度的擔憂。
段乃榕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經濟增長轉弱的並非中國獨有的問題,全世界增長都在放緩,對比歐美地區,中國今年經濟就算僅增5%亦已是大幅跑贏。在她看來,市場關注的一些中國經濟挑戰確實存在,但未至於外界渲染般嚴重。
房地產行業危機對經濟衝擊,可謂是眾矢之的。惟她認為,隨着中國人口增長放緩,住宅需求減少、地產行業增長放緩乃必然規律,但「房地產行業放緩,不代表中國所有行業都放緩」。近期政府接連推出措施試圖維穩,接下來的關鍵在於能否爭取時間實現經濟轉型。
她直言︰「(內房問題)雖值得關注,但更要放眼未來。」中國正從勞工密集行業,向高附加價值的先進科技等行業轉型。早前中資企業華為推出搭載7納米製程晶片的旗艦手機,正好引證中國有能力實現技術升級及轉型。
睇好電動車新能源業
另邊廂,目前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即債務餘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高達2.8倍,因而引發市場對中國債務危機的擔憂。不過,在評估中國債務的負擔水平時,應考慮到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差異。段氏解釋,內地企業仍偏好向銀行貸款而非靠發行股票去集資;而債務佔比向來較高的重工業,在中國經濟構成的佔比較重,或多或少亦拉高了整體負債。值得注意是,中國居民儲蓄率高企,若大量現金留守銀行而沒轉化為貸款,則可能導致通縮。
至於同樣備受關注的青年失業率問題,國統局最後一次公布16至24歲失業率是6月的21.3%,當時創下歷史新高。惟市場較少談論的是同月25至59歲的失業率,為4.1%的新低,或意味疫後企業招聘偏好有變,傾向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據她個人推測,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年輕一代的家庭經濟條件改善,故不急於工作有關。
就資產配置而言,RBC財富管理對整體中國市場的評級為「中性」,但這不代表沒有投資機會。段乃榕指,投資者可關注擁有競爭優勢產業,如電動車、新能源行業;亦可留意受政策支持的「國產替代」概念,如半導體;考慮到大市仍會持續波動,防守力較好的高息股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估人幣兌每美元落7.4
貨幣政策方面,內地仍有進一步減息降準空間,但她指「目前利率已足夠低」,故未來的政策支持可能以財政方面為主。她料今年底人民幣兌每美元見7.4,直至經濟有明確的起色才會見到人民幣轉勢。
內地近期祭出多項救市措施。內地近期祭出多項救市措施。
內地近期祭出多項救市措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