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歐美退場難迴避 中港動盪要防備

中美博弈之下,美國正從其兩大優勢--技術與資本兩方面圍堵中國。美國與其盟友包括歐洲等資本逐步退出香港市場,以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實際上是難以迴避的事情。
各方得正視在國際大環境的重大變化下,必推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重新定義,就是從過去由歐美資本主導的金融市場,改變為由中國領航下多元化國際資本共同參與的金融中心。目前港股正處於這個資本大洗牌的過渡期,只有平常心讓過去的過去,最重要的是及早籌劃走好未來的路。
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私募基金及創投公司投資中國幾項關鍵技術產業如半導體、量子電腦及某些人工智能(AI)應用等。繼而,本月美國收緊供華AI晶片禁令,美國國會議員則致函投資中國科企的私募基金,要求交代投資詳情,總之就是全方位找中國科技產業投資的麻煩,既不讓中國得到先進設備與零部件,又干預美國資金直接或簡接投資中國相關產業,以圖從科技與資本兩方面包抄中國科技產業。
過去數十載,歐美資金主導香港的金融市場,其高度參與,令香港的金融產業起飛,而香港的經濟景氣,也好大程度跟着歐美經濟步伐走,一旦歐美經濟或金融市場動盪,香港亦會受牽連。
之不過,如今這個形勢已起變化,在中美博弈之下,中國與美國的經貿交往不斷減少,簡單講就是朝脫鈎的方向發展,國際貿易將由過去的全球化,變成分別以中國和美國為核心的兩個體系。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不可能不受影響的。眼前歐美資金持續減持中港資產,說實話是避不過的現實,香港金融市場大洗牌已在進行中,得積極隨着國家策略尋找新的起步點,這也是應對國際新形勢下必要跨過的一道坎。
雖然美元仍是國際儲備貨幣之首,但隨着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褪色,美元獨霸的局面正漸漸生變。另一方面,中國在國際貿易的領導地位不容置疑,少做美國生意,可以多做其他經濟體的生意,反正中國保持門戶大開,也擁有市場、資本和技術協助貿易夥伴共同發展,與東盟、中東諸國的合作空間甚大,《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都是好好的國際合作基礎。
與其再花心神在留不住的歐美資金,倒不如因應新形勢,積極配合國策發展,開拓多元化市場。資本洗牌的過程必然痛苦,但也就是要決心捱過難關,才有望重新起步,不被市場淘汰。
刻下中國資產受壓,港股都在捱打。身處的第四季,對投資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尋常的季度,暴風雨隨時爆發。不過,市場愈是動盪,就愈得保持清晰的頭腦,謹記過去歷次全球經濟危機,伴隨的都是長期入市機會。刻下沒有人能估到底部在哪,得有心理準備,極端市場動盪還在後頭,只有主動做好風險管理,保留實力,靜候機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