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加速大脫鈎 全球經濟有排愁

今年尚有兩個多月就完結,回顧近10個月的時間,中美關係非但未有改善,美國對中國的各種制裁還不斷升級,並在國際上搞圍堵,加大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之不過,觀乎內地最新公布的首3季經濟數據,經濟活動仍然正常運作,可見今次美國確實遇上一個難纏的「勁敵」!既然未能一下子甩掉對手,美國寧願兩敗俱傷,都要繼續走與中國全面脫鈎之路,自毀美元霸權賴以維持的全球化發展模式。中國既要爭取應有的話語權,只有敢於擔當,奉陪到底,但也意味這可能為時以10年計的博弈,全球經濟都難有好日子過!
本月,美國再收緊對高端晶片供華的禁令,並開始對投資中國科企的私募基金等資本「翻舊帳」,以阻嚇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科技投資領域,基本上就是全面封殺中國科技發展。不過,這幾年美國不停打壓,不見得令中國科技業崩潰,反觀本季以來華為與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正面交鋒,證明中國科技業最大本錢是中國大市場,自能找到發展的空間。
除了科技脫鈎外,貨幣也是中美博弈一個主戰場。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的應用佔比進一步提升,並超越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主要貨幣。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美國愈是要搞壁壘、設高牆,中國與貿易夥伴就有更大的動力以非美元進行支付結算。美國是要為美元倒米,去美元化不再是偽命題,而是一個正在提速發展的國際新趨勢。
此外,正正由於中美的貿易量趨跌,中國與貿易夥伴交易時使用的美元亦在減少,中國減持美國債券,來得並不意外,相信這個趨勢會持續。美債少了一個海外大買家,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已猶如天文數字,得靠持續發新債冚舊債來維持營運,故現實是,美國短期內根本無法退出加息周期,即使暫停加息,也不等於好快會減息,高息環境必要維持,否則美元匯價看跌,美國的舉債能力亦會成疑,信用危機是美國不能承受的痛。
兩強鬥下去,相信得以10年計的時間,才會見階段性結果。過去全球化、自由市場運作下,國際資金、人才與技術交流頻繁,如今卻變成「斷裂」,影響將反映在企業的盈利倒退上,繼而就反映在企業削減資本開支,縮減經營規模,惡性循環的結果是經濟產值萎縮,金融市場動盪,最終將會對由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個局面下,全球有難,中國不可能無傷。不過,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眼前的發展模式若不可持續,全球得積極共同治理,重塑出新的方式發展。中國的資本帳未全面開放,可一定程度隔絕外部風險傳導,另一方面則可藉着「美元之亂」的背景,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且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已站在新起點,能為國際資金提供更可靠、更具可測性的出路。得耐心等候這全球資金大挪移的一幕上演,也將成為中美世紀爭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