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聯繫匯率40周年:港元掛鈎美元 任重道遠

港元聯匯機制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 港元聯匯機制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
港元聯匯機制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
九七亞洲金融風暴 索羅斯大戰港府成經典
明日(10月17日)就是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機制,讓港元與美元掛鈎的40周年。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股災,加上中英尚在談判,香港前途未卜,市場恐慌情緒引發港元大瀉。港府遂於10月15日宣布將港元與美元掛鈎,匯率設定為7.8港元兌一美元,港元聯匯機制於1983年10月17日生效。
在過去40年,港元聯匯機制面對多次危機,包括87股災、911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等,但最經典的一役,莫過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有「國際金融大鱷」之稱的索羅斯狙擊東南亞多國貨幣,致各地金融體系崩塌,更豪賭港元與美元脫鈎,惜3次發動狙擊亦未成功。
股匯雙邊擊退炒家
1998年8月5日,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聯手不斷借入港元再拋售,企圖衝擊港元匯率,迫使港府放棄聯匯,同時沽空港股期貨,對港股施加壓力,實行雙邊押注。結果港府一度將隔夜拆息調高至300厘,又以近1,200億元在股市接貨,成功擊退國際炒家,翌年11月港府將入市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02800)上市,讓手持的港股回流市場。
兩度改革完善機制
為了完善機制,港元聯匯機制曾作出兩次改革。亞洲金融風暴後,金管局於1998年9月推出7項鞏固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技術性措施,包括提供弱方兌換保證及調整貼現窗機制。自2003年底,美元疲弱,而香港經濟強勁復甦,加上市場預測人民幣會升值等因素,大量熱錢湧港。為應對港元升值,金管局在2005年5月推出3項改善措施,包括提供強方兌換保證、將弱方兌換保證的匯率移至每美元兌7.85港元的水平,以及金管局可在兌換範圍內進行符合貨幣發行局原則的市場操作。
被斥成樓泡禍首
港元聯匯機制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有利商業及投資者信心。惟「針無兩頭利」,港元與美元掛鈎,意味香港須放棄本身貨幣及利率政策的自主權,緊跟美國的貨幣政策節奏,因此聯繫匯率也被視為這些年香港樓市泡沫的罪魁禍首。
另一方面,當香港經濟與美國經濟景氣高度關聯,問題不致於太大,惟當近幾年中美博弈,中美經濟朝脫鈎發展,同一時間香港經濟與中國經濟的關連度日高,如何優化貨幣機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成了港府長遠須認真檢視的一大問題。
此外,3年新冠疫情,港府大開庫房救市,惟今年以來經濟復甦步伐未盡人意,地產政策失敗,股市極端低迷,令庫房的土地收入及股票印花稅收入大失預算,要增加舉債,消滅財政赤字的時間表可能要愈推愈後,亦令市場擔心,港府是否有足夠的儲備,來維持港元聯匯機制穩定。
時任財政司彭勵治(右二)在1983年10月15日周六,公布聯繫匯率制度的詳細內容,並定於同月17日星期一實施。時任財政司彭勵治(右二)在1983年10月15日周六,公布聯繫匯率制度的詳細內容,並定於同月17日星期一實施。
時任財政司彭勵治(右二)在1983年10月15日周六,公布聯繫匯率制度的詳細內容,並定於同月17日星期一實施。
聯匯推出以來抵禦多個金融危機聯匯推出以來抵禦多個金融危機
聯匯推出以來抵禦多個金融危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