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聯繫匯率為何定7.8?

港府40年來都未有調節港元匯率。 港府40年來都未有調節港元匯率。
港府40年來都未有調節港元匯率。
港元匯率固定在7.8兌每美元已40年,但7.8是如何得出?時任財政司彭勵治坦言是「緊急的個人決定」,宣布實施聯繫匯率當天早上「觀看市場實際的兌換率後,才作最後水平決定」。
1983年港元爆信心危機
不過,這毫無疑問與1983年港元危機期間的匯率有關(1983年10月14日報8.17)。
事緣1983年,中英兩國尚在為香港前途談判,9月港元跌勢隨恐慌加劇,尤其是22至23日第4次談判前後,24日「黑色星期六」更跌見9.6,剛好是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摔倒的一周年,一年累瀉逾35%,通脹飛升,市民紛紛往超市搶購日用品。資金外流觸發的港匯下瀉不能靠加息化解。
「聯繫匯率之父」祈連活則指,除非匯率定得太低,否則經濟和物價最終都會因應新的匯率調節,並穩定下來,但一口氣回到跌勢前的水平會收緊港元流動性。彭勵治當天還說過,「將來市民覺得港元幣值偏低及本港經濟更為好轉時」,港府或考慮調節匯率,但40年來都是「以不變應萬變」。
祈連活當時是「財政司曾經諮詢有關政策的投資顧問」,屬「核心的外圍」,不是政府官員。獲封「聯匯之父」,緣於1983年他從帛琉動身回港,撰文闡述3個應對港元危機的方案,其中一個就是目前的貨幣發行局制度。不計1983年以來的改革,其原先方案與目前的不同之處,包括所有銀行都能直接向外匯基金按7.8港元買賣美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