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國博弈禍全球 經濟衰退無盡頭

今年全球大致走出新冠疫情,但中美博弈無休止,全球經濟復甦步伐不似預期,加上去年爆發俄烏戰爭後,近日又發生以巴戰爭,令中東局勢風起雲湧,非但為能源通脹添加不明朗因素,也令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急升,不利全球需求復甦。若明年美國大選年,拜登政府堅持以打「中國牌」來拉票,中美緊張關係再升級,連串的脫鈎、分裂、戰禍,將令世界經濟迎來難以承受的痛,結果只有繼續震盪尋底,日子難過!
過去支持全球經濟增長的全球化發展模式,大前提是互惠互利,創造多贏,善用各自的資源和條件,將全球貿易量愈做愈大,支持經濟產值發揮最大的效益。惟隨着中美爭霸,在經貿各大領域競爭大於合作,過去兩國合作的協同效益消失,美國無法再利用中國的生產條件來將其技術優勢效益最大化,中國亦無法利用美國的技術和資本來加速經濟發展,結果就落得如今中國經濟乾塘,美國經濟衰退兩大趨勢。此情此景,全球經濟展望怎能樂觀?
除了改變競合關係外,未來在兩國博弈下,重要的技術都會摒棄過去的「兼容」基礎,分為中美兩大不同的制式發展,5G設備如是,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如是,這意味核心產業無法再闖昔日全球化下的高峰,也意味市場呈分裂趨勢,既不利資本與人才往來,也不利創新科研,說到底就是讓全球經濟發展蒙受損失。
天下太平,中美脫鈎的負面影響,尚可期望以時間來沖淡。奈何戰禍頻生!去年爆發俄烏戰爭,令歐洲一度陷入能源危機,打擊歐洲經濟,也令美國通脹惡化,得持續激進加息來應對,加大經濟衰退的風險。禍不單行,近日又爆發以巴戰爭,令中東局勢再度生變。雖然今時今日,美國再沒依賴中東的石油供應,但從昨日美國公布的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可見,物價水平仍未穩定下來。若全球石油供應緊張,沒有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等產油國的協作,只怕難實現油市供應穩定。油價再度失控上升,顯然不利美國抗通脹,甚而迫使聯儲局延長加息周期,加速美國經濟走向衰退。
利率高企、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不利投資與消費。當前中國經濟失速,內房危機需時化解,若今年經濟能實現約5%的增長目標,已是不錯的成績,但今年下半年的疲弱趨勢若未及扭轉,則明年的展望未許樂觀,這對全球經濟而言顯然也不是好消息,皆因如今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中國需求疲弱,意味各貿易夥伴都少了生意,治理內部經濟問題只會更棘手。
美國執意要與中國脫鈎,推動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重構,其實也不無風險。畢竟相對於中國的全產業鏈規模效益、高效的物流及豐富的技術與勞動力資源,刻下實無法找到替代地方。歐美資金藥石亂投,最終未必能得到好效果,結果必然會反映在投資回報和經濟產值上,資本市場動盪亦由此而起。
到底下月中美元首會晤,能否在某些領域合作上破冰,好讓世界經濟有喘息的機會,當是全球資金屏息以待的大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