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銀行業多賺2.1萬億

隨着年多以來各國加息潮來臨,銀行業成為最大贏家。 隨着年多以來各國加息潮來臨,銀行業成為最大贏家。
隨着年多以來各國加息潮來臨,銀行業成為最大贏家。
今年股本回報率料達13% 16載最好
以美國聯儲局為首的全球中央銀行在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大手加息,除了少數經濟體如中國、日本等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外,利率持續上升已成為新趨勢。在這輪加息浪潮之中,銀行業成為最大的贏家。顧問公司麥肯錫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球銀行盈利增加2,800億美元(約2.18萬億港元),並預計今年行業的股本回報率(ROE)將達到13%,為2007年以來表現最好。
自2010年以來,全球銀行業ROE平均值在9%附近徘徊,但隨着最近一年多以來各國加息潮來臨,銀行在息差擴闊的幫助下獲利大幅改善。ROE是用來衡量一家企業賺錢能力的財務比率,其計算公式:股本回報率=(純利/平均股東權益)x100%。簡單來說,該數值愈高,則意味着公司在擁有同樣資本的情況下能夠賺更多錢,亦可視為其運用資本去賺錢的「效率」。
印度洋地區增長冠絕
從地理位置來看,印度洋沿岸地區的銀行業增長明顯跑贏全球,該地區主要指從非洲的肯亞起步、橫跨亞洲南部沿岸,一直延伸到澳洲的各個沿岸及島國經濟體。麥肯錫估計,2021至2030年期間,越南銀行業年均收入增長達到12%,冠絕整個印度洋;其次則為坦桑尼亞及莫桑比克,增長率料達11%;印度、菲律賓則為10%。相比之下,在亞洲太平洋沿岸地區明顯遜色,中國銀行業收入的年均增長料僅為5%,而日本更只得2%。另外,全球有一半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最好的銀行(市盈率及市帳率估值最高),都集中在印度洋沿岸地區。
雖然銀行業能夠受惠於加息潮,但愈來愈多資金流向銀行的「競爭對手」,比如保險公司、基金、私募投資公司等。麥肯錫指出,這種「金融資產負債表轉移」的情況是一種全球現象。自2015年起,全球的金融資產負債表淨擴張113萬億美元,當中增長的金額中有73%是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4大趨勢影響金融機構
除了客戶傾向把資產放在銀行以外,以往被銀行業獨霸的交易支付業務,亦開始被競爭對手所蠶食。其中,2015年起,面向消費者的電子支付交易,有一半是由非銀行的電子支付公司所處理。
展望未來,麥肯錫認為金融機構的前景將受到4大全球趨勢的影響。首先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世界許多地區的利率和通脹急升,這表明世界可能正處於新的「宏觀經濟時代」的風口浪尖。
其次是隨着科技進步不斷加速,客戶對由技術進步所驅動的客戶體驗要求愈來愈高,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出現可能會改變銀行業的遊戲規則,將生產力提高3至5%。第3是隨着宏觀經濟體系面臨壓力,以及新技術、參與者和風險出現,各國政府正在擴大和深化對非傳統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的監管審查。最後是系統性風險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皆因隨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能夠刺激實體經濟的貿易和投資受到限制。
全球銀行股本回報率(ROE)全球銀行股本回報率(ROE)
全球銀行股本回報率(ROE)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