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擬發債一萬億救市

IMF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削至4.9%。 IMF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削至4.9%。
IMF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削至4.9%。
集資谷基建 望GDP「保五」 財赤恐超上限
中國經濟的3大支柱——消費、投資和出口今年全部失守,更棘手的是居民和企業對前景沒信心重創總需求。市傳當局為實現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的目標,正考慮額外發行最少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國債為基建項目集資,最快本月宣布,中央政府今年的財政赤字因此將顯著高於3月所定下佔GDP 3%的上限。
人幣彈散 料提振有限
巧合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狠削0.9個百分點至4.9%,即「保五」無望,明年預測亦由4.5%減至4.2%。姑勿論2008年的「4萬億救市」帶來多少後遺症,它相等於2007年中國GDP接近15%。擬發債一萬億元救市,規模相當於內地去年GDP的0.82%,相關消息昨午傳出後,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一小時內曾漲66點子,高見7.2906,不久已把這波升幅「嘔凸」。
據了解,上述財政刺激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要待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審批,關鍵在於中央政府一直堅持赤字不高於GDP 3%,如今可能因為今年經濟未見起色而「特事特辦」,算是響應證券界和學界此起彼落的呼籲。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經濟學家治曉佳表示,以私人部門的需求依然疲弱,房地產寒冬令地方政府捉襟見肘,而中央政府債務比率仍低、資產負債表健康,推出財政刺激相當合理,對市場來說也是正面信號。不過,流傳中的一萬億元規模稱不上大,中國須推出更多措施向外界宣示穩定經濟和刺激需求的決心。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成基龍對於谷基建財政刺激政策有保留,暫不預期消息會對人民幣兌每美元有顯著推動作用。
IMF:刺激消費更有效
IMF於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寫道,中國刺激經濟的空間尚未「清零」,但也隔空「打臉」谷基建的想法,指基建項目愈來愈貴和低效,應該把焦點轉向資助家庭,理據是谷消費的財政效益更大,對中央政府的財政影響相對中性。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9條」的《關於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昨晚出爐,內容包括透過「最大限度降低利費水平」去降低消費金融成本,同時針對汽車消費提出「降低汽車貸款首付比例、延長貸款期限……開發設計符合新能源汽車特點的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等。
所謂「借錢梗要還」,方便借錢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尚待觀察。IMF警告,中國房地產危機有加劇之虞,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現時兩難在於,樓價跌得太急會衝擊家庭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人為推高又會犧牲其他投資機會。要社會經濟信心復原,須及時重組財困房企、力保金融穩定和處理地方政府財政。
另外,該機構將中國今年和明年通脹預測分別降至0.7%及1.7%,缺乏通脹壓力下,就算兩度全面下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約一萬億元長期資金後,中國人民銀行還能「放水」。
中國財政缺口狀況中國財政缺口狀況
中國財政缺口狀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