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港股後向還看中美數據

投資者持續吸納美國國債,已連續34周錄得資金流入。 投資者持續吸納美國國債,已連續34周錄得資金流入。
投資者持續吸納美國國債,已連續34周錄得資金流入。
美國債息走勢成為近日投資市場最關注的指標,原因很簡單,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定義為無風險利率,由於投資涉及風險,因此單一投資回報的吸引力會直接影響投資者是否願意參與其中,而在無風險利率以上的就是投資溢價,溢價愈高,投資便愈見吸引。
不過,投資溢價會因應整體市況、大環境經濟前景、未來投資氣氛、定期存款息率等而變。以昨日美國10年期債息中午價為參考,該息率是4.75厘,投資者只要持有美國10年期國債,就可以「穩袋」此回報。假如某投資產品年回報不是比4.75厘高好多,即是說其風險溢價不高,投資便缺乏吸引力。
加息預期再度升溫
美國債息近期持續抽升,令一眾投資產品的吸引力被比下去。上周五美國公布的9月份非農就業職位增加33.6萬個,為今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遠超經濟學家平均預期的17萬個。數據公布後,美國10年期債息一度升至4.887厘,再創2007年來新高;3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5.04厘,創2007年來最高水平。
上周五美股一度受挫,惟出現單日轉向短期利好,似乎投資者對未來通脹進一步升溫的預期略有改變。的確,與聯儲局政策利率掛鈎的合約隱含收益率上升,顯示市場預期該局在12月會議上將基準利率上調到5.5至5.75厘區間的可能性接近50%。
在就業報告發布前,交易員認為加息0.25厘的可能性約為34%。但美銀引用EPFR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三的一周內,債券基金流出25億美元,但美國國債流入46億美元,為連續第34周流入,整體資金流向並不是完全由國債流出。
A股復市動力欠奉
再者,美國本周將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其中有9月份生產物價指數(PPI)及消費物價指數(CPI)、NFIB小型企業信心指數、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初值等。再者更有聯儲局公布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會內各委員對未來息口、通脹及經濟狀況有何看法?而多位聯儲官員亦將發表講話,因此就算美國債息要再創近十多年來新高,投資者會先留意本周相關數據及官員言論才作進一步部署。
港股方面,情況較為尷尬,成交在A股休市期間大降。儘管國家9月份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有驚喜,惟A股昨日復市未見動力,滬綜指更一度回落至距近年低位不足20點。本周內地將公布9月CPI、PPI、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以及貿易帳等數據,看看能否有所刺激,畢竟內地在9月出過多種刺激經濟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可先留意經濟面會否稍為改善。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