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致富智庫:學「藍區」養生之道 降經濟負擔

意大利撒丁島是5大盛產百歲人瑞的「藍色地區」之一。 意大利撒丁島是5大盛產百歲人瑞的「藍色地區」之一。
意大利撒丁島是5大盛產百歲人瑞的「藍色地區」之一。
隨着經濟發展,全球多國面對少子化、生育率低的局面,帶來的人口高齡化趨勢,令社會醫療負擔備受挑戰。一般老人死前長期飽受病痛困擾,相應的醫療開支自然較多,而醫療費用所帶來的財務挑戰,更是港人最關注的項目之一。因此,各國除了積極增加勞動力,應採取預防勝於治療的策略,推廣健康地長壽的生活方式,減少民眾的個人醫治疾病開支,緩解社會的經濟負擔。香港雖然在全球最長壽地區中名列前茅,但長者中貧病者比例不低,2021年本港145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中,有超過六成即96萬人患有長期病。
想活得老又活得好,可以參考地球上5個盛產百歲人瑞的「藍色地區」(Blue Zones)生活方式,掌握健康之道,免受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纏繞。全球5個最長壽的地區,包括意大利撒丁島、希臘伊卡利亞島、日本沖繩、哥斯達黎加尼科亞及美國加州羅馬林達。儘管這些地域存在差異,但「藍色地區」的人們都有共同的生活習慣,養出健康長壽。
1.慎選食物
西方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甚麼,外觀就會像甚麼。藍色地區大多人的飲食模式,是所吃的食物中,有九成都是植物性食物和高碳水化合物。
香港人到茶餐廳用膳,一般都是多肉少菜。大多數藍區人士雖然不是素食者,但他們確實傾向吃95%的植物性飲食。肉類並不是主菜,而是小菜,他們將肉當作是一種慶祝食品或為菜餚增添風味的方式。要改變習慣先從小處着手,不妨每周選擇一日定為素食日,攝取多些植物性食物。
另一個藍色地區人推崇的飲食形態為全食物(Whole food),是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方式;即是指一些天然完整且沒有加工精製過的健康食物。碳水化合物經常被「誤解」為肥胖的元兇,但本文所指的碳水化合物,是複合碳水化合物,如豆類、蔬菜和全穀類,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複合碳水化合物通常是需要更多時間消化的澱粉及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可以讓人長時間保持飽足感。
2.吃八分飽
吃太飽對人體會造成傷害,腸胃更首當其衝。藍區人士的共通點是不會暴飲暴食,以沖繩人為例,他們推崇「腹八分目」(Hara hachi bu)的健康飲食觀念,字面意思是飯吃八分飽。這意味着當他們用膳時飽腹感達到80%,就會停止進食。正因如此,這樣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熱量而導致體重增加、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
3.恒常運動
恒常運動能夠減緩衰老速度,延長健康壽命,不過許多現代人生活繁忙,未必有保持運動的習慣。體育鍛煉是藍區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會將園藝、散步和烹飪等活動融入日常生活,這正是他們長壽的原因之一。世衞建議,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分鐘劇烈強度的有氧體能活動,或相等於混合兩種活動模式的時間。
4.管理壓力
壓力過大會影響身心健康,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引發炎症及慢性疾病等。即使居於藍色區域的人們,也會遇到有壓力的時候,但他們有不同的方法來幫助釋放壓力。例如,日本沖繩民眾每天都會花時間緬懷祖先,信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加州羅馬林達居民會藉着祈禱尋找出路,希臘伊卡利亞人經常小睡「充電」等。
學習處理壓力是每一個人的人生課題,每個人對壓力的容忍程度不同,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紓解方式,可以是睡眠、做運動,與朋友和家人溝通等。
5.擁社交圈
人際關係的力量常常被忽視,但它對心理健康、滿足感和長壽至關重要。藍區的民眾一般都擁有緊密的家庭關係,有強烈的家庭價值觀。無論是年輕一代還是老一輩都會互相照顧,祖父母與家人同住的情況並不罕見。社交網絡方面,在沖繩就有一個稱為「moai」的團體社交聚會,這詞語是指幾個相識幾十年的朋友組成社群,會定期見面,在困難時會伸出援手。這種根深柢固的社會聯繫,被認為長壽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
有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文章指出,有正面社交圈的人,壽命能延長達50%,親戚、朋友等社會關係不但可以提供尋找伴侶的機會,還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近半港人憂治重病費用
隨着年齡漸長,身體各項機能減弱,醫療開支預算增加在所難免。然而,香港的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私院收費又「逐樣計」,年內公布的兩個調查也不約而同地點出港人對患病後所需的治療費用感到憂心。
宏利發布的《宏利亞洲康健調查》顯示,香港市民預期在63歲退休,64歲開始出現健康問題,大部分人對於持續上漲的醫療費用感到擔心。47%香港受訪者表示憂慮確診患上嚴重疾病時的治療費用,36%怕患上重病會失去收入或工作,29%則不肯定病發時有沒有人照顧。調查提到,港人認為醫療開支及健康欠佳均成為妨礙他們實現財務目標的因素,分別佔比45%及40%,以45歲或以上人士尤甚。
買醫保金額保守
另富衛香港《大灣區健康保障調查》顯示,近40%香港受訪者甚至採取被動的態度,坦言日後未必能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或會考慮放棄最佳的治療選擇。雖然約95%受訪港人認為,擁有健康保障是頗重要或非常重要,但平均只有約一半有採取實際行動購買醫療保險(包括自願醫保)或危疾保險,購買保險的金額上亦比較保守,七成多人每年只花家庭入息比例兩成或以下。
經歷數年新冠疫情,人們明白到疾病非人力所能操控,體會到保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趁身體狀況良好時應該提早規劃,例如定期做身體檢測,調節生活或飲食習慣,以確保身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此外,自己準備應急錢來對沖或抵銷未來高昂的醫療開支之餘,也應調撥一定比例的固定開支購買醫療保險,將健康問題風險轉嫁至保險公司。若然身體已出現疾病徵兆才考慮保險,分分鐘會被拒保,甚或上調保費。
保持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對自己、對家庭負責的表現。無論再忙都要好好守護自己的身體,生命只有一次,擁有健康才有條件去享受一切。
沖繩人推崇「腹八分目」的健康飲食觀念。沖繩人推崇「腹八分目」的健康飲食觀念。
沖繩人推崇「腹八分目」的健康飲食觀念。
大部分港人認同擁有健康保障重要,卻欠實際行動購買醫保。大部分港人認同擁有健康保障重要,卻欠實際行動購買醫保。
大部分港人認同擁有健康保障重要,卻欠實際行動購買醫保。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