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公僕傳被欠薪 官媒促地方節流保民生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未減,要靠舉債度日之餘,恐怕打破「鐵飯碗」定律。一向被視為「鐵飯碗」的公務員近期在多地傳出遭減薪、欠薪等噩耗,官方未見發聲否認。昨日內地官媒率先發表評論文章表態,指基層財政運作關係社會穩定與百姓民生,要採取強力措施應對收支矛盾、強化基層「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過往地方財政依靠賣地稅收,房地產債務自顧不暇,更何況提取巨資買地,加上疫後減免稅收持續,一度有地方政府出現「花式罰款」亂象,卻仍無力應對入不敷支的困境下,今年網上陸續流傳雲南省公務員停發工資、天津政府單位已取消績效獎金及周末加班費等消息,但由於未有官方說法闢謠,引來更廣泛的討論近日在網絡間不斷發酵。
昨日官媒終刊發評論文章,直指地區之間存在財政增長的差異,有些地方經濟發展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加上財政支出保持剛性增長,收支矛盾較為突出。
當局泵10萬億下達完畢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達7.9%。最新統計顯示,具條件的轉移支付已下達完畢,為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提供保障。
不過,從地方政府層次來看,強調要始終堅持「開源節流」。「開源」是從根本上要推動經濟繼續恢復發展,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增強經營主體活力,實現稅收有更多源頭活水。「節流」則要透過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為重點支出特別是民生支出騰出空間。有些地方高價雕塑之類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仍屢見不鮮,對此要嚴肅財經紀律。同時,要加強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可見地方經濟尚未化解財政危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