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買債攻守兼備 鎖息更勝定存

美國聯儲局自2022年起多次加息至今,對普遍香港朋友來說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供樓負擔加重,繼而是令投資組合的構建邏輯產生轉變,如何收息成為闊別已久的話題,畢竟金融海嘯後的極低息環境持續了十多年之久。
做定期最多存錢一年
定期存款更難得是可以取代物業和股票等,成為最熱門的投資話題。不過,定期存款看似高息,但不同銀行的定期存款也設有不少條款限制,比如要求是全新客戶、只限新資金或設有最低存款門檻,存戶要定期留意和「搬錢」,更重要的是定存一般最長只能做一年期,下年又要面對再投資的煩惱。
以上都解釋了為甚麼近日新發行的綠債如此受歡迎,保底息4.75厘,入場費僅為一萬元,並能鎖息3年,但缺點就是受認購機制所限,每人可獲分配的手數有限,很多投資者都會有認購了但未獲分派而退回的資金,甚至是本來就有更多的閒置資金在手,對於正在思考繼續做定存的朋友來說,不妨在綠債之後繼續尋找債券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隨着美元的加息周期愈來愈接近尾聲,債券投資比定存更具優勢。眾所周知,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一般呈反向的關係,即使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反之亦然。
加息周期尾聲利債券
以美國國債為例,回顧過去4次的聯儲局加息周期,每一次加息周期完結後均有良好的表現,而且通常在最後一次加息之前,債券價格已經會偷步上升。
以市場上某隻於2028年8月15日到期的美國中期國債為例,現時的到期收益率約4.6厘,假設持有至到期「賺息」,每年的預期收益率便是4.6厘,可做到定存做不到的鎖息效果,且入場門檻也很彈性,現時某些金融平台的美國國債入場門檻可低至1,000美元。
另一邊廂,亦不失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如果聯儲局比想像中更快速的減息,債券的價格理應上升,變相有機會透過二手市場賣出「賺價」,提早賣出取回本金轉向其他投資機會亦可,相反定存提早取回本金則可能面對各種限制。
債券投資不失為現階段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進一步了解或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認可財務策劃師 李澄幸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