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亞洲尋寶 覓長期回報亮點

亞洲科技板塊中,尤其看好AI供應鏈。 亞洲科技板塊中,尤其看好AI供應鏈。
亞洲科技板塊中,尤其看好AI供應鏈。
踏入第四季,不僅需要為餘下3個月布局,也應藉此機會開始為未來一年乃至更遠的將來進行再平衡。隨着結構性因素在中長期變得更加重要,建議將部分關注重點從周期性轉向結構性增長受惠者,進而與中國的長期增長方向保持一致。
中國對亞洲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大幅上升,幾乎已與美國並駕齊驅,並且是10年前水平的4倍。亞洲供應鏈企業在此浪潮中佔有優勢地位,包括圖像處理器(GPU)供應鏈、人工智能(AI)相關伺服器和網絡硬件等。
關注華具增長潛力產業
日本重新受到關注。8月份日本股市的表現優於全球和美國股市,以日圓計,日本東證指數(TOPIX)在9月初升至泡沫經濟破滅以來的新高。
中國方面,8月下旬推出的兩項房地產政策尤其重要且影響較大。一方面,「認房不認貸」政策中對首套房的認定標準放寬,並在全國範圍內降低了房貸首付款比例,這些舉措在以往周期中都發揮提振住房銷售和價格的作用。
另一方面,從9月25日起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也將下調,從而縮小了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之間的差距,有望緩解提前還貸壓力。
儘管未來幾年內地經濟增長結構性放緩幾乎已成定局,惟認為像日本一樣陷入長期停滯的可能性很低。實際上,仍然預期內地在當前10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約三分之一。政策制訂者還計劃到203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一倍,這意味從2023到2035年的GDP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6%,現時認為這個目標艱巨,但仍有機會實現。
今年以來,內地電動汽車和能源等主題跑贏MSCI中國基準指數的幅度達中雙位數。但考慮到增長放緩的前景,以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投資者仍需要配置一定的防禦型股份。就此而言,目前傾向看好內地營收佔比較高、現金生成能力較強、資本管理積極,且多年來股息收益率較高的公司。
科技公司盈利看高一線
產品周期和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加速,是亞洲科技股近期面臨的兩大利好催化劑。展望未來,亞洲科技行業需求將在2024年改善,其中記憶體廠商、設備供應商和供應鏈公司將是主要受惠者。
故此,建議更密切關注風險回報將改善的亞洲科技公司。繼8月份調整後,亞洲科技行業的盈利增長表現強勁,且近期還有進一步的利好催化劑。亞洲(日本除外)資訊科技(IT)2024年的遠期本益比(市盈率)僅為16倍,遠低於全球科技股的26 倍,預計2024年該類股份盈利增速可達到50%以上,隨着需求擴大,未來6至12個月多個領域將帶來投資機會。
AI供應鏈企業短線秤先
短期內,看好亞洲科技股是基於兩個重要的利好催化劑:產品周期和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加速,兩者均利好AI供應鏈。許多消費者都願意在年底節日期間大筆花錢,包括升級換代大件商品,故近期消費者和企業的產品周期應會利好亞洲供應鏈。此外,對過去20年進行的分析表明,市場往往會在新產品上市前後為科技供應鏈企業帶來回報,尤其是產品上市前3個月和後3個月。
鑑於強勁的短期增長前景,AI基礎設施企業的風險回報將得到改善。這與分散式帳本賦能者、5G相關企業以及數碼訂閱類公司等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公司在短期內進一步跑贏大市的機會有限。
亞洲工業產出正步出低谷,並進入溫和復甦階段。儘管亞洲製造業自2022年第四季以來大幅下滑,但隨着生產物價指數(PPI)回穩、全球訂單逐步回升,庫存壓力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預期製造業在2024年有望呈現崎嶇不平的復甦之路,汽車和電池供應鏈將率先回暖。科技相關行業應該也會改善,因供需關係有望好轉。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辦公室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