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救經濟急事急辦 速穩股樓免災難

過去兩年,市場對於樓市「撤辣」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港府一直強調要「觀察」、「研究」,至今仍未有明確的「撤辣」時間表。同期港股流動性愈趨惡劣,金融業敲響警鐘,景氣難搵食就更難搶人才與資金,偏偏港府也是後知後覺,專責小組仍在「研究」對策。一年已過三季,香港經濟再次積弱之勢已成,「日經濟」搞不好,「夜經濟」更「璀璨」也於事無補!救經濟本就應急事急辦,港府再不提速行動穩股樓兩大重要資產市場,只怕這幾年香港經濟穩得住社會安全、安渡了新冠疫情,卻避不過庸官施政怠慢為禍!
對於樓市政策,多方面都存在問題。首先,樓市「辣招」早已過時,港府一直未肯聆聽市場意見,主動檢討政策並有序退場,打擊市場信心。其次,今年通關以來,香港經濟景氣不如預期,加上利率上升周期未到頂,按揭利率持續上升,樓市需求疲弱,住宅樓價再展跌勢,商業租務不振,惟通脹下建築成本有加無減,發展商面臨蝕本賣樓的風險愈來愈大,在資金回籠速度未明下只有放慢投資步伐,變相抑壓地產投資,既加大金融業的風險,也不利實現政府的建屋目標,土地相關稅收下降亦不利政府化解財政赤字。
此外,內地房地產債務風暴愈吹愈猛,內地資金對境內外的地產投資需求大減。香港面臨大量中高產人口移民,內地客源又大幅減少,基本上樓市的需求面每況愈下,長此下去,非獨發展商受影響,整個地產相關產業,如建築、材料、物管、家電、金融及法律服務等多個行業也受衝擊,企業調動物業的靈活度受限,影響資金流轉,變相削弱應對逆境旳能力。港府早應全盤考量,從速穩定資產價格,而非繼續「讓子彈飛」,至今仍在調研,無甚作為,只會令市場信心繼續尋底。
見到內地各地方政府都積極出招穩樓市,力保內循環動力,但港府繼續無動於衷,是要等到負資產、破產大增,景氣破底,才大言不慚出來說「樓市是時候減辣、撤辣」,錯過施政時點,只怕難阻經濟暴風來襲,狂瀾難挽。
同樣地,港股缺乏流動性的問題已非一朝一夕,港府8月底才急忙成立專責小組,也不知道要研究到何時才有具體方案。若然外資認定明年香港經濟繼續走下坡,相信身處的第四季,會選擇逢反彈沽貨離場,這使得港股更難翻身。歸根究柢,香港經濟缺乏留住資金的有力條件,舊的優勢沒努力去珍惜與維持,新的優勢只停留在口邊,沒實際建樹,這個局面再拖下去,香港的經濟景氣豈能樂觀?
香港的優勢在於國際與金融,人流、資金流、機會、人才、創造力,缺一不可。當前港府首要任務,是以策劃香港夜繽紛的動力和速度,來盡快設法穩定股、樓兩大資產價格,有力保住內部需求與市場信心,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營商環境與景氣氛圍,讓金融、地產兩大命脈站穩住腳,才有能力應對嚴峻的外部風險,更好地服務港人福祉,支持祖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