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力抵抗 倡建印歐走廊

望增中東外交勢力 削華世界工廠地位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亦是「一帶一路」倡議所面對的挑戰。美國為了遏止中國經濟崛起,除了作出各式各樣的制裁之外,還刻意扶持越南及印度等亞洲經濟體,以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加快全球製造業與中國脫鈎。在9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美國聯合印度等提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一則貫徹美國的「印太戰略」方針,二則擺明是衝着「一帶一路」而來,以圖抗衡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同時期望在中東地區擴展外交勢力,包括讓沙特阿拉伯承認以色列。
華與沙特伊朗關係友好
IMEC將由東部和北部的兩條路線組成,一條橫跨阿拉伯海,從印度延伸至阿聯酋,另一條則穿越沙特阿拉伯、約旦和以色列,涉及船運及鐵路,以連接南亞與中東,並且協助中東能源與貿易出口到歐洲。相關經濟走廊被視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去年啟動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以及美國倡議中東鐵路網的一部分。
不過,這計劃的資金來源尚未明確,而且近年中國積極與沙特及伊朗等中東國家建立良好關係,若中東國家未有積極回應IMEC,想與已倡議10年的「一帶一路」打對台,並不容易。
盟友修例加強援外抗衡
事實上,G7去年已宣布成立「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計劃,將於5年內籌集約6,000億美元資金,投資到發展中國家,以參與當地基礎設施的建造,被外界視為抗衡「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
除了美國在全球攪局之外,其在亞洲的盟友日本亦配合行事,畢竟日本在資金、技術及企業經營管理上都具有競爭優勢。日本政府於6月敲定新版的《開發合作大綱》,即日本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的指導方針,新大綱把ODA定位為外交的最重要工具,將為友好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加強他們的防禦力量,此舉被外界視為日本抗衡中國領軍「一帶一路」倡議下,影響力不斷擴展的重大措施。
一般而言,《開發合作大綱》大約10年修訂一次,上次修訂為2015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內閣這次藉內閣會議提早兩年進行修訂,凸顯出急於解決中國日益崛起的擔憂,以及全球多重挑戰如俄烏戰爭影響的迫切性。
經修訂的新大綱指出,日本將與發展中國家攜手應對各種課題,包括在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對等關係的基礎上,加強糧食和能源等的供應鏈,以及推進數碼技術的運用等。同時,還打算充分發揮日本擁有優勢的技術能力,強化「提案型」合作,在受援國家提出要求之前就主動出示建議方案,從而更加戰略性地應對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日研洽民間引入新資金
此外,考慮到內地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增加,新大綱還寫入了充分顧全對方國家債務可持續性的新原則。不過,在資金方面,相較中方「一帶一路」倡議早於2019年已高達1,000億美元的高額投資,日本今年在ODA撥出預算僅為5,709億日圓(約38億美元)。自2015年以來,這筆資金據報已逐年增加,今年修訂後的大綱也強調,日本政府將與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合作引入新資金。
美國與印度在G20峰會上,提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左為美國總統拜登,右為印度總理莫迪。美國與印度在G20峰會上,提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左為美國總統拜登,右為印度總理莫迪。
美國與印度在G20峰會上,提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左為美國總統拜登,右為印度總理莫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