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外債難收 金融添愁

新冠疫情3年 壞帳飆數倍直逼六千億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既推動地區經貿合作,也是國家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10年過去,中國累計與150多個國家(佔世界人口近75%,超過一半的全球經濟產值)、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為了推動地區發展,中國已為鐵路及其他基建提供數千億美元的貸款及補貼,故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債權人,區域經濟影響力提升。不過,「一帶一路」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經濟不景與加息周期下的債務問題、地緣政治風險急升,都帶來重大挑戰,展望未來仍滿途荊棘,發展之路絕不易走!
首先,經歷3年新冠疫情,全球經濟元氣大傷,加上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升溫,中國在「一帶一路」的相關貸款風險,包括對外貸款不斷膨脹及不良債務升溫等問題,皆不容忽視,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就明言,中國要做更多風險管理。
部分新興國或借錢套利
統計顯示,2016至2021年期間,美國在全球債權所佔比例降至不到3%,中國則飆升至超過30%。隨着「一帶一路」國家無力償貸的違約危機湧現,意味內地出手紓困金額可能跟隨飆升,中資金融機構向海外融資後難收回的債權規模亦加大。據日媒統計,2020至2022年期間重新協商融資條件等相關不良債權涉資768億美元(約5,990億港元),達到2017至2019年期間的4.5倍。
壞帳增加原因,包括疫情和通脹對新興國家的經濟造成直接打擊,卻往往被外界視為內地以至人民幣在國際間地位迅速崛起之延伸。
此外,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尚未走遠,卻可能為新興國家提供套利機會,更成為坊間流傳近期離岸人民幣走勢下行的另一說法。有內媒引述分析指出,陷入債務違約的發展中國家不排除趁機利用貨幣互換協議,在接受了中國國有銀行容易兌換的資金援助後,直接在離岸市場拋售人民幣,並兌換為美元。透過較低利率借來人民幣,以替代借貸成本更高的美元,變相在貨幣之間進行套利。
去年免除非洲債務萬億
去年8月,中國宣布免除非洲17國23筆債務,總額逾1,400億美元(約1.09萬億港元)。惟過去一年中國自身經濟亦出現增長放緩的問題,若債務國再求助,只怕中國亦難再提供援手。截至今年8月底止,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約3.16萬億美元,低於7月的3.2萬億美元。因此,業內人士擔心若持續放任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債務,有可能轉為增加中國的金融風險。
小國政權變 不認舊帳
同時,部分小國政權改變,新政權對舊債不認帳,也令「一帶一路」的項目收款或相關協議內容面臨風險。如今債務國出現償還困難或營運不佳,便需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中國再加碼投資以債權轉股權等,不應簡單理解為負面的事。
近兩年中國國務院已針對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的貸款項目分類,釐清哪些屬自營項目或政策項目,以及貸款出現風險時,財政是否會予以全額報銷等。不過,這只是內部分帳管理,若對外不分設機構,處置不良債的效果恐怕有限。
中國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按年增長近一成。中國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按年增長近一成。
中國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按年增長近一成。
「一帶一路」今年概況「一帶一路」今年概況
「一帶一路」今年概況
「一帶一路」國家無力償貸的違約危機湧現。「一帶一路」國家無力償貸的違約危機湧現。
「一帶一路」國家無力償貸的違約危機湧現。
「一帶一路」路線圖「一帶一路」路線圖
「一帶一路」路線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