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半導體廠布局SiPh爭搶先機

硅光子技術將成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一大趨勢。 硅光子技術將成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一大趨勢。
硅光子技術將成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一大趨勢。
人工智能(AI)蓬勃發展,數據吞吐量勢必延續以幾何級數激增的趨勢,原先只是半導體一個小眾領域的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SiPh),開始走進公眾目光。不像英特爾(Intel)和格芯(GlobalFoundries)等美國廠商,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在SiPh的存在感一直較低,惟近日終於「打破沉默」,聲言大有作為,更傳兩年後有望開花結果。
該公司副總經理余振華表示,若能供應良好的SiPh整合方案,就可滿足AI對節能及運算能力的要求,更形容此乃顛覆現狀的「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或許我們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至於同屬台企的晶片封裝「一哥」日月光控股,其營運長吳田玉亦相信,探索新方法封裝和整合SiPh晶片對於打破新一代運算的瓶頸至關重要。
台積電夥大客開發產品
邏輯晶片運算能力持續飛躍,接下來當然要升級數據收發的性能。四方八面的運算指令以光經光纖傳輸,SiPh技術將「一嚿」光學組件縮小並集合在一塊薄薄的晶片上,涉及信號收發與調節,又能互譯光信號與晶片使用的電子信號;更重要的是盡量將光纖駁入運算晶片,像速遞行業所講的「最後一哩路」,增加用光而非電子傳遞數據的里程,繼而減少耗電、出熱和信號衰減。
余振華稱,台積電打算運用晶片堆疊工藝進軍SiPh領域,暫時尚在開發。市場很快就傳出該企已籌組約200人的研發大軍,於中央處理器(CPU)及圖像處理器(GPU)等涉及運算的應用引入SiPh,又正與博通和英偉達(Nvidia)等大客戶聯手開發SiPh新產品,製程從45納米延伸到7納米,可能明年就有好消息,2025年進入量產階段。
估2030市場規模僅613億
正全力追趕台積電的Intel行政總裁蓋爾辛格,也把目光對準新一代先進封裝,謂「封裝中的光學器件是下一代顛覆性技術……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系統設計的機會」,又謂重獲製程領先地位後,「明年將制訂新計劃,既包括製程技術,也包括封裝技術。」
Intel絕對是SiPh的先驅,已放棄尖端製程的格芯亦把SiPh列為看家本領之一,應用包括量子運算、數據中心和輔助駕駛系統等。中國亦有參與這場競賽,華為於英國劍橋設有相關研發中心,蘇州的熹聯光芯則於兩年前完成收購德國的領先SiPh公司Sicoya。
然而,要改變半導體廠商的競爭格局是言之尚早,事關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估計,SiPh市場規模在2030年只會增至78.6億美元(約613.08億港元),即使今年起8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71%,跟Intel或台積電的去年營業額相比實屬「零頭」。
蓋爾辛格亦強調,就算日後重奪晶片製程的領導地位,出於改善成本結構考慮,也要光顧台積電等代工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