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活化GEM終見進展 補短板事不宜遲

期待已久的活化GEM(前稱「創業板」)市場改革終於傳來進展。香港交易所昨日公布GEM上市改革諮詢文件,包括重推轉主板機制等,最快明年初生效。事實上,港交所肯正視2018年推出的相關改革過猶不及,致令GEM失去企業融資功能,形同虛設,所謂遲來的「與時並進」再推改革,遲來總好過不來。說到底,GEM問題只是香港金融業沉淪的其中一個印記,港府得以更主動、更高效、更高瞻遠矚的態度來發展金融業,有系統戰略性地提高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不能再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懶散態度行事,始有望保住金融業這一重要經濟命脈!
過去香港股市繁榮發展,主板及GEM上市公司都有「殼價」,主板殼價值逾10億元、GEM都值3億至5億元,視乎財政狀況及股權結構等因素。後來股市隨經濟調整,殼價下跌,GEM的交投淡靜,卻被一班騙徒利用,發放消息將股價舞高弄低,落得「老千市場」的形象,股民一聽見GEM股都敬而遠之,好的公司寧可多等幾年在主板上市,都不會選擇GEM。其後監管部門收緊上市門檻,提高市值要求,以及不能再作為轉往主板的踏腳石等,「啤殼樂園」不再,所謂「水清無魚」,結果這幾年GEM如死寂,標普創業板指數由歷史高位回落99%,過去兩年多未見任何新股發行,反映投資者與企業皆對之「哀莫大於心死」,GEM變相被廢武功,也就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大敗筆。
事實上,進入新經濟時代,各地都在設法扶持初創公司發展,以鼓勵科研創新,培育科企成長,提升科技產業的實力。環顧各地,美國、中國、英國、南韓等各主要金融市場,都有設立特別為中小企或初創公司服務的融資平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的結構與融資功能得完善化,單靠主板,並不足以服務初創企業或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但這些年GEM不濟,有等於冇,若不改革,非但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也不利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綜合競爭力。
如今見到當局推出諮詢建議,重設「簡化轉板機制」,為大量投入研發活動的高增長企業推出新的資源測試,並取消季度匯報,減輕相關上市成本和披露要求等,雖然細節尚待諮詢集思廣益來優化,但基本上是做到針對性活化GEM,並加強對中小企及初創企業的吸引力而為之,相信朝着這個方向改革,能讓GEM走出黑暗隧道,重新發揮應有的融資平台功能,更好地服務香港新經濟、粵港澳大灣區以至東南亞等市場的發展需要。
不過,要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業競爭力,港府還要多做實事,包括降低股票印花稅、適度放寬孖展、優化除牌機制,並設立場外交易等配套、放寬上市公司引入新業務限制、設法提升流動性等,這些都是刻不容緩要做的事情。時值亞洲金融競賽愈演愈烈,香港不能再凡事慢一拍,得痛定思痛,加快追回失地,始有望擺脫沉淪之勢,讓香港金融市場重展活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