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法主導歐盟 對華貿易政策趨強硬

歐盟不希望中歐貿易關係演變成中美貿易戰。 歐盟不希望中歐貿易關係演變成中美貿易戰。
歐盟不希望中歐貿易關係演變成中美貿易戰。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悍然對華發動貿易戰,屢被人批評要「重讀經濟學初階」,殊不知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憂慮,已是西方社會的共識。消息指,歐盟向中國進口電動車發動反傾銷調查,對華貿易政策漸趨強硬,原因是不想「坐以待斃」,而法國政府在歐盟今次「搞鬼」扮演關鍵角色,主要憂慮如果現在袖手旁觀,歐盟經濟長遠將會受損。
倘袖手旁觀 車企成輸家
事緣過去中國廉價太陽能設備源源不絕湧入歐洲,淘汰了歐洲的廠商,同樣情況恐在歐洲汽車產業重演,所以歐盟只有兩個選擇,要不是運用手中的權力作抗衡,就是向中國棄械投降,歐洲汽車產業成輸家。
分析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向主張要保護在國際競爭中落後的產業,並為關鍵產業提供官方補貼,現屆美政府炮製的《降低通脹法案》為他實行更積極的工業政策提供依據。而法國可影響歐盟的對華立場,原因是在華擁有龐大商業利益的德國,於歐盟政策制訂的領導地位不如以往。
不過,消息人士補充,歐盟並不希望每年達到900億美元的中歐貿易關係演變成中美貿易戰,更多是希望雙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安聯貿易擔心,一旦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一個百分點的關稅,中國所受的損失僅84億美元,不過是總出口的0.2%,但苦於高通脹的歐元區一直依賴中國貨,關稅只會令民眾和企業承受關鍵物資漲價,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
俄能抵禦制裁 俄鋁驚訝
另邊廂,俄鋁(00486)大股東歐柏嘉對俄羅斯承受西方制裁的韌力感到驚奇,豐富的天然資源令貿易夥伴難與俄國割席。
俄烏戰爭爆發初期,他是少數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寡頭之一,旗下一座位於索契的酒店更遭充公。儘管現在依然認為戰爭毫無價值,但指俄羅斯已經找到應對西方孤立的方法——跟「全球南方」(Global South,亞洲發展中國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經貿關係,以及力谷國內投資,一些效率低下的國資企業有顯著改善。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